跳转到正文内容

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9日 08:45  经济日报

  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在我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就山东“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问题,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过去的5年,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请您介绍一下山东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姜大明:“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开创了山东科学发展新局面。预计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万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2749.3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7%左右,比2005年翻一番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年累计5.3万亿元,年均增长约18.5%;农业连续8年实现增产,耕地保有量超过1亿亩;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预计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54.3∶36.7;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万元GDP能耗达到1吨标煤;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946元和6990元,年均分别增长13.2%和12.2%;全力做好援川、援疆、援藏工作,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和第十一届全运会。面向未来,山东省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记者:前不久召开的山东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请您介绍一下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姜大明:“十二五”时期是山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坚持民生优先,以富民强省为目标,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立足“十一五”奠定的良好基础,认真分析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和“十二五”面临的机遇挑战,“十二五”期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在工作指导上坚持六项原则:坚持调整结构,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方面,推动和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一线三点”的工作思路,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强省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取得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成就。

  主要目标方面,初步考虑,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48∶4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年均分别增长10%;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总人口控制在1亿人以内。这些目标的确定,坚持积极稳妥留有余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留出空间,注意把“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紧密衔接,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既注重统筹兼顾,又坚持远近结合。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更加突出了科学发展和民生建设,更加突出了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

  记者:山东在“十二五”工作指导上坚持的六项原则中,第一项就是坚持调整结构。山东“十二五”期间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何打算?

  姜大明:“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突出农业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做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协同推进。

  (一)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山东是农业大省,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为重点,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保障,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强调加快实施粮食千亿斤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发展壮大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到2015年,五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对农民增收贡献1500元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二)推动工业由大变强。工业是山东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强调了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优化结构、提高技术含量、拉长产业链条和增强配套能力为重点,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以先进产能取代落后产能,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高端引领,立足优势领域,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和海洋开发等五大产业,尽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三是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园区转型提升,集中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

  (三)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服务业是山东的短板,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十二五”山东省把服务业跨越发展作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提高效益的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面向生产、面向生活、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力争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山东省将突出强化薄弱环节,着力优化结构,重点抓好现代能源产业、综合运输、水资源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四个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水平,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支撑保障体系。

  记者:国务院先后批复实施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将如何实施规划,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姜大明: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实施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0年4月,国务院把山东列入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区域发展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主线,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全力做好海洋经济发展工作,突出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这个关键,抓住培育海洋优势产业这个突破口,强化实施科教兴海战略这个支撑,构筑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到2015年全省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

  记者:“十一五”期间山东节能减排成就显著。“十二五”期间山东在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方面有何打算?

  姜大明:山东历来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国家下达节能减排指标基础上,主动加压,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由5年降低20%提高到22%,把COD排放由5年累计减少14.9%提高到18%。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和项目审批制度,经过全省各级的艰苦努力,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可以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更加注重生态文明、节能降耗和低碳发展,要求确保完成国家分解下达的约束性指标,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在超额完成“十一五”上大压小任务基础上,继续淘汰落后机组,大力发展新能源,力争全省燃煤火电所占比重由目前的92%下降到71%,新能源装机达到134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由5%提高到12%。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财税、价格、环保等政策,实施好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三是努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充分挖掘废弃物资源价值,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原材料企业废旧资源利用要达到规定标准。四是强化节能减排监管。严格问责制度,加快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完善全省预警机制,切实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