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观点
2011年,山东等省再次遭遇严重旱灾,但农地政策基本没变,相应的不利于粮食安全的局面自然也就没变。
目前的农地制度造成高度分散的土地格局。每家农户承包的土地往往很少。按照目前的粮食价格,即使大丰收,也挣不到多少钱,而抗旱、灌溉还要种种投入,农民自然不肯大笔投资,在自己那寥寥几亩承包田里建设水利工程。
现行农地制度,除非国家征地,否则禁止土地自由流转出农村集体范围以外。对于想要投资农业的人来说,如果土地私有权不能得到切实保障,只能得到模糊的承包、租赁等等条件,那么,他们是不可能真正大规模投资于农业的,也不会真正把他们个人的智慧、经验、经营能力等等大量投入农业。只能让那些出生在那里的农民继续耕种那块土地。
旱灾虽然没有对中国农业造成深重危害,但至少表明了,目前的中国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很低。维持现有农地制度的主要理由就是要保证粮食安全,但把农业置于如此危险、低效的境地,实在不能说有利于中国的粮食安全。
要想改变中国农业目前这种落后局面,就必须根本变革农地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大量人力和资金投到农业领域中来,改变目前农业的脆弱状态,提高农业生产力,让中国农业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再一次迎来飞跃式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是从根本上建立和保持中国的粮食安全。
(作者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系铅笔经济研究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