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市银行2010年三季报分析与2011年形势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7日 14:10  《当代金融家》

  文 /罗亚辉

  2010年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但综合盈利能力弱于上半年。受银信合作新政及新基金发行量下降影响,中间业务季度增势受挫。2011年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趋向于平稳。2011年上市银行的经营模式:亟待完成四重蜕变。

  三季度以来,宏观经济深层次矛盾的进一步暴露,不稳定性增加。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与新兴经济体紧缩政策竞相博弈,流动性成为高悬于全球经济之上的“堰塞湖”;爱尔兰主权债务问题使得主权风险重新抬头。严峻的外部形势使得国内紧缩政策周期提前到来,央行连续动用公开市场操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调控工具,促进货币条件回归常态。金融监管日趋严格,规范银信、银保业务合作模式和规范银行服务费收费标准等监管政策,以及拨备率、杠杆率等补充监管指标密集出台,对银行经营形成巨大挑战。

  下面结合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对A股上市银行三季度的经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上市银行2011年经营情况进行展望。

  一、盈利能力:利润增长,综合盈利能力微降

  2010年三季度,上市银行利润保持高速增长;净息差稳中略升,走势分化;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三季度增势出现逆转;以ROA、ROE为代表的综合盈利能力较上半年下降。

  (一)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

  2010 年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5297亿元(详见表1),较上半年增加1833亿元,同比增长31.3%。从规模看,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基本决定其利润规模,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净利润均在700亿元以上;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的净利润规模在20亿元以下。从增

  (二)净息差稳中略升,走势分化

  截至2010年三季度,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由上半年的2.36%微升至2.38%(详见图1)。民生、南京两家银行的净息差水平最高,分别为2.88%、2.61%;中行受外币业务拖累净息差水平最低,为2.12%。各家银行在资产负债结构、贷款议价能力和存款成本方面的差异,使得三季度净息差走势出现分化。南京银行、招行、农行和交行净息差水平较2010年上半年扩大4个基点以上;宁波银行、深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净息差水平较上半年收窄。总体看,主要有四个积极因素和两个消极因素影响上市银行净息差走势。具体来说,推升净息差的四个因素:一是主动调整资产结构,调低低收益同业资产占比以及贴现占比;二是加大对净利息收入的考核力度;三是提升中小客户占比,大力发展高定价贷款产品;四是资金成本保持稳定。拖累净息差的两个因素:一是协议存款和定期存款等高成本负债占比上升,推升整体资金成本;二是囿于资本充足率以及贷款投放限额限制,提高风险加权资产中的低收益率、低权数资产的配置,降低贷款类资产配置,以减少资本占用,满足均衡投放要求,致使资产收益下降。

  (三)中间业务累计增长平稳,单季增势受阻

  上市银行2010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17. 5亿元,较上半年增加719.2亿元,同比增长33.1%,民生、浦发两家银行同比增速较高,为81.1%及78.5%;宁波银行同比增速最低,为13%(详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绝大部分来源于利差转化,这种转化主要依靠财务顾问费、信贷承诺费和信贷资产转让形成的理财收入三种方式,其中财务顾问费的增长几乎占据中间业务增长的一半。但这种增长模式受宏观环境、政策影响较大,中间业务增长的连续性不强。

  本期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季度内环比增长即出现了逆转。三季度单季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为591.7亿元(剔除光大、农行影响),环比下降27.6亿元,降幅4.45%、,16家上市银行中仅有5家环比呈增长趋势。由于三季度报披露数据有限,我们推测这种现象的主要成因一是银信合作新规的推出,使银信合作类理财产品数量降低;二是三季度新基金发行数量环比下降20%,银行代销及托管手续费收入双向受挫。具体来说,中信、兴业银行单季环比增长19%及13%,民生银行单季环比下降21%。

  (四)综合盈利能力较上半年下降

  2010年三季度,上市银行综合盈利能力较上半年有所下降。从ROA与ROE两项指标看:上市银行平均年化ROA水平为1.20%,较2010年上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平均年化ROE水平为22.50%,较2010年上半年下降0.78个百分点。ROA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手续费佣金净收入增势阶段性受挫造成的非息收入生成能力弱化,进而对上市银行综合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在光大银行IPO,部分银行充实资本金的作用下,2010年三季度上市银行财务杠杆水平有所下降,ROA的回落态势通过低杠杆作用进一步蔓延到ROE。

  二、规模结构:增势稳健,配置策略分化

  2010年三季度,上市银行资产增长稳健,存款增长快于贷款;资产配置策略出现两重分化,同业资产占比提升;日均存贷比显著高于期末时点值,吸存压力激增。

  (一)总资产增长稳健,存款增长快于贷款

  2010年三季度,上市银行规模增长延续稳健态势。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621770亿元,同比增长18.87%,较年初增长15.03%,增势稳健;存、贷款规模分别为497399亿元和314686亿元,受贷款额度管控及存贷比监管指标影响,存款增势优于贷款,存、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8.04%和17.93%,较年初分别增长15.41%和14.71%。其中,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受同业资产较快扩张推动,总资产较年初增幅在23%以上,明显高于贷款增幅。

  (二)资产配置两重分化,同业资产持续上升

  2010年三季度,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延续调整态势,同业资产占比持续提升,贷款、证券投资份额收缩。同业(含存放央行)资产占比较年中提升0.91个百分点至23.5%;贷款占比较年中微降0.47个百分点至51.8%;证券投资占比较年中下降0.49个百分点至22.7%。

  受信贷额度管控及加息预期影响,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产生两重分化。第一重分化是信贷类与非信贷类资产配置的分化。这重分化主要受信贷管控及存贷比等监管政策影响,表现为各银行资产配置策略在政策约束下的被动调整。具体来说交行、南京、招商、中信四家银行贷款占比呈上升态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招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占境内公司贷款的比重为48.49%,比去年年底的47.68%提升0.81个百分点);其余上市银行在均衡投放的政策条件下被迫调低信贷类资产占比。第二重分化是同业类资产与证券投资类资产配置的分化。这重分化主要受通胀与加息预期影响,表现为各银行对非信贷类资产配置的主动调整,反映出各银行对未来市场利率走势的看法。具体来说,南京、兴业、招商三家银行在三季度明显调高证券投资占比;而宁波、深发展、建行等八家银行则提升了同业类资产占比,调低证券投资类资产占比,这种调整背后隐含了三类原因,一是规避加息风险,主动降低证券投资资产配置(如建行);二是通过同业资产、负债的运作推升规模扩张(如华夏);三是被动将增速偏快的存款配置到同业资产中去(如农行)。

  (三)存贷结构预示存款竞争压力极大

  2010年三季度,上市银行平均期末时点存贷比与日均存贷比分别为64.16%和64.83%,日均存贷比(估计值)明显高于期末时点存贷比。具体来说,11家上市银行处于存贷比指标的压力区(黄色)及高压区(红色,已超限),只有农行、工行、北京等五家银行存贷比压力偏小。这就意味着上市银行要承受巨大的吸存压力才能将存贷比降到监管机构可以接受的水平,也就是说今年末甚至明年初的存款竞争相当激烈。

  三、风险管理:双降受限,资本覆盖充足

  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指标持续向好,但不良贷款双降的空间较为有限;拨备率指标促进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上市银行资本水平达标,但账面资本充足率在各行拨备计提政策的差异下有失真的可能。

  (一)不良贷款双降空间受限

  截至2010 年三季度,上市银行不良余额较二季度较环比下降172亿元至3806亿元,降幅4.3%,不良贷款率下降0.10 个百分点至1.18%(华夏银行按中报数据简单处理),不良贷款保持双降态势,但两种迹象表明不良贷款双降空间已经受到局限。迹象一:剔除大型银行(工农中建),其余12 家上市银行的不良余额季度环比上升7 亿(增幅1%),其中,宁波银行(增幅9%)、交通银行(增幅5%)和兴业银行(增幅2%)的不良余额均出现了超过2%的上升。迹象二:6家披露详细数据的银行有4家关注类贷款余额上升,交行关注类贷款余额环比激增42%,宁波(12%)、南京(11%)和兴业(9%)三家银行关注类贷款也出现10%左右的上升。这种现象主要由于在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查推进、2.5%拨备率指标可能实行和银监会放松“双降”目标的背景下,各银行对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的认定标准更加严格,以减轻平台贷款恶化以及拨备率达标所形成的拨备计提压力。

  (二)拨备率指标促动拨备覆盖率继续上升

  三季度16 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提升17个百分点至199%,所有银行拨备覆盖率指标均高于150%的监管标线。其中浦发、招行的拨备覆盖率高达300%以上。面对即将实施的拨备率监管新规,部分银行已未雨绸缪,在三季度加大了拨备计提的力度。民生、交行、工行拨备计提环比增幅较大,而中行、建行等的拨备计提则大幅减少。

  上市银行平均拨备率从上半年的2.33%上升至三季度的2.35%。其中农行、建行、工行、光大等银行的拨备率均高于2.3%;而宁波、兴业、中信、深发展等不良率较低的银行的拨备率依然偏低,低于1.5%,后期拨备计提压力较大。

  (三)资本充足水平达标,账面比率可能失真

  2010 年三季度,从披露资本充足数据的银行看,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基本达标,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在7%以上,资本充足率均在10%以上,多数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较上半年上升。其中农行、光大通过IPO方式使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均提升2.5%以上。但南京、兴业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出现了1%及0.5%以上的下滑。

  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各行拨备计提政策的差异,会对账面资本水平产生影响,使得账面资本充足率有失真的可能。拨备减计可能会引起损益表的资产减值损失(营业支出)降低,增加净利润账面值,进而使得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部分增加,导致(核心)资本净额增加,最终可能造成资本充足率账面水平偏高。这意味着与高拨备率水平的银行相比,低拨备率水平银行的账面资本充足率可能较实际水平偏高。

  四、对2011年上市银行经营形势的展望

  综合考虑经济趋势与政策取向,我们认为2011年上市银行经营形势总体向好,但监管压力日益凸显,转型任务尤为紧迫。具体来说,上市银行2011年经营形势存在六大趋势:

  ——盈利能力:趋向于平稳

  展望2011 年,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将回落至 19%-22%的区间。核心原因在于目前利息收入仍在上市银行收入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直接信贷规模控制或间接“硬约束”(资本充足比率、动态拨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等)指标控制将导致利息收入难以高速增长;同时,拨备对利润的反哺空间也已逐渐消失。即便进入加息周期,净息差反弹的动力也难以支撑上市银行整体盈利增长的需要。

  ——息差水平:受益于加息周期

  我国的货币政策逐步步入稳健周期,利率水平进入上升通道。理论上来讲,利率上升将有利于上市银行息差扩大,并对盈利起到支撑作用。具体来说,活期存款占比高、贷款和债券重定价期限较短、贷款议价能力较强的银行,净息差扩大幅度较大;而同业规模增长较快的银行,净息差回升幅度将偏小。2010年末的两次加息预计提升上市银行净息差3.5BP左右,综合考虑2011年的加息因素和贷款结构调整因素,预计上市银行2011平均净息差将同比扩大10BP左右。

  ——规模增长:向常态回归

  2011 年货币政策将从非常态向常态回归,预计M2增速在16%左右,新增信贷规模在7万亿左右,相当于贷款增速在14%-16%的区间。在这种宏观条件下,上市银行整体贷款增速预计保持在15.5%左右,资产规模增速将略快于贷款增速,保持在18%左右。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延续今年的贷款均衡投放管控,加之拨贷比新政的实施,中小银行贷款增速与大行之间的差距将出现收敛态势,中小银行将更多依赖非信贷资产实现规模增长。

  ——信用成本:上升已成定局

  在房地产市场不出现大幅波动,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拨贷比新规将成为驱动上市银行信用成本抬升的主要力量,在此新规的压力下,各家银行将采取加提拨备、降低不良贷款核销的财务措施,这将使得银行信用成本上升。特别是一些系统重要性银行面临在2012年底前达标,信用成本上升压力更大。此外,三季度部分银行不良、关注类贷款有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大了信用成本上升压力。综合考虑,预计2011年上市银行信用成本将出现11BP左右的上升。

  ——监管要求:经营管理硬约束

  监管要求对上市银行的硬约束集中体现在BASELⅢ 的四大监管工具中。其中,资本充足率指标对我国上市银行整体影响不大,但部分银行融资压力仍存。按照总资产来看,除了工农中建交之外,招行、浦发、中信总资产排名紧随其后,如果被列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并且要求资本留存缓冲,即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8.5%,那么招行的融资压力较大。

  因为我国上市银行在杠杆率和流动性指标方面的达标压力不大。杠杆率作为一个基于总敞口的简单无风险加权指标,将强化风险监管要求。流动性指标分为两个:LCR(liquidity coverage ratio)和 NSFR(Net Stable Funding Ratio)。前者主要是为了提高银行应对短期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要求在压力情境下,银行的流动性要能够至少坚持 30 天。后者强调流动性缺口管理,要求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大于需要的稳定资金。流动性指标的监管对银行的冲击主要在于利差的收窄。

  ——经营模式:亟待完成四重蜕变。

  环境的变化将催生新的银行经营模式,促使上市银行完成战略转型。面对监管趋严,利率市场化以及“资本—技术双脱媒”可能造成的冲击,上市银行必须在经营模式层面完成四重蜕变:第一重资产结构之变,告别“贷款立行”模式,加快资产结构调整力度,适度调高非信贷类资产和低风险权重信贷类资产占比,控制风险加权资产总量规模。第二重资本消耗之变,告别“倾斜对公”模式,顺应经济结构转型、消费升级之趋势,着力发展资本轻消耗型的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第三重客户结构之变,告别“垒大户”模式,关注中小企业客户,注重微小客户与零售客户的协同整合,提高议价能力。第四重渠道拓展之变,告别“网点为王”模式,打破物理网点限制,探索在手机、互联网等数字终端进行金融产品投放,拓展离柜金融服务。

  (作者为北京银行行长助理兼研究规划部总经理,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