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今年首次加息剑指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0日 10:15  中国经济时报 官方微博

  王健、王振中、左小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同声指出

  本报记者 周子勋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今年首次加息,也是2010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利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王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此次加息的目的,主要是因为通胀太厉害了。左小蕾进一步认为,根据央行当前的加息节奏来判断,上半年还会加息两次。

  央行为什么此时要加息?

  中国经济时报:央行为什么此时要加息?对宏观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左小蕾:此次央行加息符合市场预期,主要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

  就控制通货膨胀而言,加息有个累积效应,不可能加一次或者几次就完成,所以说每一次加息会产生什么作用,每一次的边际作用有多大,我个人认为,每一次的作用不会很大,要实现的是一个累积效应,至少现在调了三次利息以后,房地产信贷的资金成本肯定会有些上升的压力。最后累积到什么时候,得观察政策带来的影响,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跟踪,不是一次加息就能起到什么作用。

  王振中:此次加息,主要是因为通胀太厉害了。一方面,1月份到春节这段时间的物价上涨太快,另一方面,国际粮食价格、整个生产链的价格都在涨。当然,主要是物价上涨太快。加息主要是把流动性过剩的趋势暂时缓一缓,对其他市场(如股市、楼市)的影响都不太大,因为这次加息幅度是0.25%,大家心里都有准备。

  王健:不可否认,加息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但是我认为,这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并不大,而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今年还会加息几次?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还会加息几次呢?

  左小蕾:我不知道会加息几次,但是我相信还会做,现在我们只能说过去差不多是两个月加息一次。根据央行这样的加息节奏来判断,我们认为上半年还会加息两次,别的就是胡说八道,因为没有依据。在我看来,加息的大环境是基于流动性的管理和经济的过热程度,加息是控制经济偏热的手段和进行房地产调控的手段。

  王振中:现在市场都说还会加息两三次、四五次,其实,是否连续加息,我觉得主要是看通胀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包括春节团拜、新年祝词、五中全会都涉及到了物价的问题。事实上,目前的主要矛盾也是通胀,而通胀就是由流动性过剩造成的。

  王健:是否会连续加息,这就需要看经济发展情况,不能断然判断会加息一次或两次,这个不好判断。

  加息幅度为什么如此小?

  中国经济时报:现在加息的幅度都是0.25%,幅度为什么会如此小?

  左小蕾:它本来都是这样的,没有谁敢一次加两个百分点(中央银行不会做这个事情的)。加息幅度小,因为它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才要说它是个累积效应。

  王振中:我国加息的幅度一般都较小,因为整个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多了,小步调整余地很大,无论是准备金率,还是存贷款利率,都是小步调整,使得企业与市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是中国几十年来取得的经验。

  王健:对加息幅度需要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因为现在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利率上去了,国际热钱进来就过多了。这样,货币供应量没有减少,所以说此次加息对抑制通货膨胀作用不大。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慢步小跑和一步到位之间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左小蕾:加息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中央银行不敢把百分点一次调上去两个。如果一次调上去两个百分点,那所有的企业怎么调整过来呢,那不是把经济往死里打吗。没有谁敢做这个事情。

  王振中:什么叫“一步到位”?谁也说不清楚。而“小步”的问题,和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这种政策有关,因为企业有一个适应的准备期,包括心理准备期和行动准备期。不是说还要不要调,肯定要调,但什么时候调,都是相机抉择的。去年的通胀率目标是不超过3%,今年都说不要超过4%,如果超过了5%的话,那肯定要升利率的。

  王健:加息不可能一步到位,这既需要考虑物价上涨情况,还需要考虑经济增长情况。

  当前衡量负利率的标准是什么?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衡量负利率的标准是什么?是一年期利率还是三年期利率?

  王振中:负利率的选取标准一般都是以一年期利率为主,如果时间太长了也说不清。现在我国老百姓的活期存款比较多,整个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存量已经很大了,达到20多万亿了,因此一调就变了。

  左小蕾:我们现在都是用一年期利率来衡量的,因为一年期利率是基本利率。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