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价签门背后的违法成本与诚信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9日 03:39  金融时报

  记者 谢利

  一向形象十分“亲民”的家乐福、沃尔玛近日被媒体曝光涉嫌价格欺诈,恶意坑害消费者,目前已受到价格主管部门的处罚。

  事实上,早在“价签门”发生之前,家乐福就已负面消息缠身:从与康师傅、福临门等供货商因“进场费”问题而翻脸,到近日被指“12年不给一线工人涨工资”,人们发现,素有“零售教父”之称的家乐福,在光环背后原来阴影重重。不过,对于一般平民百姓来说,无论是零供矛盾还是劳资纠纷,只要不触及消费者的权益,只要你提供的商品种类够全、价格够低,服务也还过得去,大家自然还会买你的账。

  但是,显然,“价签门”事件与以往所谓的“阴暗面”不同,它触到了老百姓最敏感的神经。这就如同住在你隔壁的邻居,每天笑脸相迎,数年和睦相处,结果某一天却发现,此人利用你对他的信任,一直在偷偷盗取你家的财物!一个不讲诚信、没有道德底线的企业,除了应当受到经济处罚甚至法律制裁之外,必然遭到消费者的鄙视和“用脚投票”。

  欺诈、做假,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为法律和道德所不能容许的,而这样的事发生在世界500强的国际零售巨头身上,就更无法让人容忍。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家乐福,十五年间通过快速规模扩张,抢占到领先的市场份额,不仅赚得盆满钵满,也树立了超市连锁经营的标杆。也正因为此,其价格欺诈行为后果就更为严重,影响也更为恶劣。

  虽然家乐福、沃尔玛等的违法行为曝光了,有关部门也做出了处罚,但事情并不该就此画上句号。国际零售巨头涉嫌价格欺诈,值得思考和反省的问题很多。一方面,事件暴露出当事者内部管控和政府外部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比如部分超市存在的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置消费者利益和自身品牌形象于不顾,大玩价签戏法欺诈顾客,其内在动因值得深思。正如一些网友所说:“为什么在国外遵纪守法的好孩子,到了中国市场就变坏?”近年来,三菱、丰田问题汽车召回,亨氏、肯德基产品添加苏丹红,以及更多洋品牌对中国和海外市场采取双重标准等事件层出不穷,从中折射出的是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企业违法成本的低下。

  实际上,在巨大的利润诱惑和经营压力面前,指望企业自身的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感恐怕难以奏效。这时候更需要的是完善的法律制度设计、高效的执法程序以及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

  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当违法所得远高于其可能支付的违法成本时,任何一个人或者企业都有可能铤而走险。也因此,为了有效地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应当为违法行为设定远高于违法行为所得的成本或代价。这其中还涉及到受到惩处的概率问题。因为如果大多数违法者都抱着侥幸心理并且逍遥法外,即使违法成本不高代价不大,也足以令其以身试法。比如,常有消费者举报,一些美容院、洗车房或者健身馆在收取会员不菲会费后一走了之。即使被抓到后也不过补足一笔罚款,经营者很可能换个地方另起炉灶。过低的查处率实际上“稀释”了违法行为的成本,其结果必然是助长违法行为。要知道,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和道德理念,需要建立在具有足够威慑力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之上,所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决不应仅是纸上文字。

  在市场发育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的国家,一次重大违法行为可能让一个人倾家荡产,让一个企业一蹶不振甚至就此破产倒闭。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美国电力公司因环境污染吃了官司,结果被处以46亿美元的巨额罚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5年发生在我国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相关责任单位却只被罚了100万元人民币。因为按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环保部门对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单位最高罚款上限为100万元。此外,现行《环保法》规定,对企业违法排污也只能最多罚款10万元,并且每月只能罚款一次。可以想见,这个数字对于不少财大气粗的企业来说无关痛痒。不仅如此,一些违法企业在钻法律空子的同时,还继续获取由违法所带来的收益,很多地方都存在“企业一边交罚款一边排污”的怪现象。

  话题回到这次家乐福等的“价签门”上。根据国家发改委对此做出的处理,对存在价格欺诈行为的部分超市仅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或无法计算违法所得的,最高处以50万元的罚款。在记者看来,对实施价格欺诈、恶意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如此惩处力度未免过轻了。且不说这些行为是否涉及刑法,应追究法律责任,即使以经济处罚来看也不足以覆盖其违法成本。对于年销售额超过千亿欧元的家乐福来说,50万元人民币恐怕不及九牛一毛。并且,假如此次价签门事件没有被媒体及时曝光,实施的价格欺诈行为没有遭到禁止,那么,其在华将近200家门店又将从中获得多少“好处”呢?

  当然,经济处罚也好,法律制裁也罢,相比当事者由此付出的诚信代价,还仅仅是小事一桩。来华十五年,通过广开门店、建立渠道、与供货商和生产商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在消费者心中塑造诚实可信形象,打造品牌知名度,家乐福已在中国赢得了可观的利润和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国也已成为其全球战略布局中十分重要的一站。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区区小利而弃诚信和多年树立的品牌形象于不顾,对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巨头而言,这样的成本和代价足够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