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
同提五年公车零增长 拟收交通调节拥堵费惹争议
北京治堵新政出台后不久,广州亦于近日推出了“穗版治堵方案”。
比较而言,《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参考了北京的一些政策亮点,比如也提出未来几年公车零增长的目标。
此外,相比北京,广州并未提出“限外”的相关举措。
然而,关于考虑征收交通调节拥堵费的内容还是引起了争议。
剔除“限外”条款
调整市域停车场差别性收费、研究收取交通调节拥堵费、加强公务车的管理、临时性交通限行……
征求意见稿公布时点正值广东“两会”期间,甫一露面便引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公众的热议。
目前,广州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达到214.5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161万辆,2010年新车上牌量超过30万辆。
在私人小汽车千人拥有率这一项指标上,征求意见稿中的数据显示,北京为161辆/千人,上海为44辆/千人,香港为58辆/千人,广州也高达90辆/千人。
对于此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广州市交委透露,其借鉴了国内尤其是北京的做法,比如,增加了对公务车的管理措施。
征求意见稿提出,机关单位公务用车配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到2015年,广州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指标,并严格公务车使用管理。
“‘十二五’期间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这正是北京治堵新政中被广为关注的一大亮点。
对于公车改革,社会各界普遍赞同。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说,公车改革无论对公务员也好,对市民也好,都是一件好事。
根据广东省一位政协委员的保守估计,广州公务车的数量接近20万辆,占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2%。
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同时审慎推出可能引发争议的举措,这也纳入了征求意见稿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中剔除了此前讨论稿中关于“限外”的条款,此前的讨论稿中称,广州将在特殊路段或特殊时期研究推行禁止非本市籍机动车在市区行驶的措施。
对此,广州市交委称,根据专家研讨会的意见,“限外”可能对广州与周边城市的商务、经贸往来有影响,经研究方案中暂时取消“限外”的措施,今后视具体情况变化再考虑做专项研究。
拥堵费是否会变相添堵
征求意见稿中备受争议的一项就是广州要研究收取交通调节拥堵费的可行性。
方案提出,借鉴新加坡和伦敦等城市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调节车辆数量的经验,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在广州市部分重点道路交通拥堵区域实施征收交通调节拥堵费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论证,研究提出符合广州实际的交通调节拥堵费的时段、范围、定价基准和收费形式,对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择机实施。
一位政协委员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收取交通拥堵费,问题在于如何收以及收了之后这些钱拿去做什么。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在重点道路交通拥堵区域实施征收交通拥堵费,一方面有可能导致车辆绕行该路段,形成周边路段的拥堵,另一方面,如果是居住或工作在该路段,小汽车无论如何都会经过该路段,并不能起到调节交通拥堵的现象。
而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葛洪义在提交的提案中写道:从公民权益的角度来讲,收“拥堵费”、限制“上牌”等措施无疑是将治堵成本转嫁到民众身上,进而加重了人们的出行成本。
他认为,国外许多大城市如伦敦、东京、新加坡等收取费用之后缓解了交通压力,而这些城市同时拥有发达密集的公交系统及对应的无缝对接配套设施。国内城市收取拥堵费,关键在于是否把资金重点投入到公共交通系统以及配套停车场的建设上去。
新加坡采取实施区域通行许可证计划(ALS),控制在高峰时段进入中央商务区等区域内车辆数,防拥堵。香港地区则采取长期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包括提高购置成本、征收牌照费、征收燃油税、控制中心城区停车位、限制公务用车等。
在梁桂全看来,广州小汽车的保有率目前大约30%,未来起码还要增加30%,达到60%,长远之道在于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密度,进行城市规划合理性的调整,比如控制旧城改造的人口密度等。
葛洪义也认为,政府应当承担起疏导交通的责任,负担治堵成本,考虑将一些政府部门或国家机关在郊外布局。
《第一财经日报》全年订阅价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