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经验与历史,先做大再做强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和中国企业的后发特点,只有先做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
保育钧:民营企业不能生搬西方理论
国美这些事情我是看得欣慰,这个事情反映的问题很大,它是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因为中国的民营企业从单个资本走向社会资本这是深刻的变革,我们的各项制度、法律环境和道德观念都适应不了。一个是私人资本走向社会资本是一个很大的变革,各种相应措施跟不上去,必然会引发这种事情,以后还会发生这种事情。但这个事情的结局我们看得挺欣慰。大家的矛盾那么尖锐都是按照民主法制的规则来了、尊重股民来解决了,没有打起来,也没有闹得鱼死网破,这应该说双方都保持了理智、克制,如果说不理智的话,继续对抗下去,那就是两方面都没有赢家了。
这件事情今后还会发生,还会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发生,因为和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历史有关。中国的民营企业成长是没有经过充分的酝酿的,是被逼出来的。上山下乡的知青回城找不到工作就干个体户,个体户干大了以后逐渐有了雇工,那时需要以此来解决就业,当时叫雇工,现在叫就业。有人以为这是资本主义,总觉得是资本主义不放心。
所以我们国家的主要精力是国有企业,这时候异军突起的私营企业出来了,和西方的私营企业的发展历史完全不一样。和西方公司治理的历史背景不一样。
我们现在往往用西方经济学的经济来套现在的民营企业是套不上的,这就是基本的情况。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数据说明了这些:第一,中国的私营企业规模不大,像黄光裕这样的企业全国不到0.1%。现在99.9%都是小企业,像股份有限公司的比例,私营企业是840万,股份有限公司不到2万。你想比重是多少?绝大多数是私人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就没有到职业经理人的地步,资本状况是这样的。
第二,这些企业多数都是自创的,是私人资本逐步积累起来的。港资企业占了不到20%。超过六成的企业主是靠个人资本积累起来的,一家一户自己干起来的。
第三,有限责任公司占主要部分,这次调查中有限责任公司占62.5%,独资企业占14%,股份有限公司比例为1.2%,合伙企业不到10%。从股权结构、产权结构来看,多数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占的比重达70%以上。治理结构调查显示,有股东大会的占57%,有董事会的占57.8%,有监事会的占32.0%,看上去是有这样的机构了,但实际上仔细再一看还是家族,家族企业占70%以上。管理自由化水平是相当低的,就是设立董事会的企业中,92.7%的董事长都由业主担任。现在我们都是戴着帽子,实际上还是家族,董事长是企业主担任的。设立董事会的样板中,60%多的董事长是终身制的。聘用职业经理人占的比重不到10%。全部800多万企业中,聘请职业经理人的比重不到10%。为什么不愿意聘请呢?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找不到合适的经理人,第二成本太高,第三有关职业经理人的法制不健全,所以不放心。绝大部分董事会和股东会当中还是家族成员。
所以这种情况,能够出现像黄光裕和陈晓这样的公司的对垒,我认为是一件大好事,这提醒大家都注意,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怎么走向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实际上是民主法制在企业内部的体现,现在普遍没有这个概念。所以我觉得这些事情是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而这件事还会不断地发生。舆论现在的引导是有副作用的,很多人都是想找职业经理人的,但现在又不想找了,他们发现了找这种人就是引狼入室。他们说陈晓多不地道,从道德的层面来讲,陈晓不是职业经理人,他也就是一个董事长,他是被迫在不得已的时候被收编过来的,像梁山好汉一样不按照规定排座次,是这样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应该向现代企业文明制度看齐,千万不能倒退用封建意识、封建的观点来看。
周德文:寻找传统道德与商业伦理的共同点
民营企业所处的阶段包括我国现实的状况,治理不可能一步到位,这有个过程,那么倒过来讲,就是要尊重中国的现状。
职业经理人还是要多一点中国文化的传统——职业道德。现在的状况是,国家法制环境不健全,我们的职业经理人侵害了股东的权益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这两个谁是弱势群体?听起来职业经理人好像是弱势群体!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在国美的博弈中,黄光裕是处于弱势的,他是弱势群体。黄光裕拿着几百亿的身家在跟陈晓博弈,陈晓有什么身家?他掌握了权力、掌握了利益,失败了拍拍屁股就可以走,这可以说是公平博弈吗?所以我认为,现在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现状,也要尊重黄光裕作为创业者应该享有的权力。
国美之争没有谁对谁错,因为他们都是站在不同的利益之上,都认为自己是代表利益的,没有哪个人说自己是不代表利益的。这里面牵扯到利益博弈。
我觉得,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同样应该值得尊重和继承。我认为这个跟现代的所谓商业伦理并没有绝对的矛盾,现在好像是把这两个很对立了。现在一讲好像同情黄光裕,马上就说这个是封建意识,说封建思想太严重,这个我也不赞成。
在中国目前的现状中,我个人认为经营权和所有权是不能分离的。在国外可能分离,股东都不参与公司的管理,把权力都让给董事会,甚至董事长都可以不是股东。
我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写过一篇文章是针对国有企业的,我说所有权和经营权应该适当分离。今天在民营企业身上我还是强调这个观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应该适当分开,而不应当把职业经理人看得很重。
此外,也是我在浙江省“两会”提到的一个议案,就是民营企业的产权要进一步细化。因为我们很多的争议都在于产权不明晰化,以前大家都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我们民营企业就是产权明晰,所以才迅速地得到发展,事实上民营企业到现阶段又跟以前的国有企业一样,出现了新一轮的产权不明晰。
因为开始创业时民营企业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朋友之间一起创业,大家自身是兄弟。刚开始产权不会搞得很明晰,大家一起创业,创业是很好的,大家齐心协力。等企业壮大了,这时候就出现争议了。第二个完全是家族中的兄弟姐妹、父母一起来创业,更搞不清楚产权了。大家做了再说。
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是利益的博弈,包括国美。到最后兄弟搞不清楚了,又开始反目。所以我觉得民营企业现在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明确产权。只有明确了产权才能长治久安,才能解决掉未来很多的问题。
我觉得要解决产权、明晰产权第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该充分认识到产权是企业制度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基础。创业之初就要明确产权制度,就是所谓的亲兄弟明算账,我们重情义更要重视制度,避免矛盾产生;第二,已经创业了的企业,我们要正确地评估股权。这里面股权的重新评估,不仅仅是按照原始投入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付出了很大的劳动,那么我们也应该体现股权的价值,在适当的时候都要科学地对企业家进行评估,之后再确定股份,作出合理评估以后再合理地进行股份改制。还有在国美之争中体现出来的,管理人员参股的问题,我认为职业经理人要以期权奖励,更应当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做得明明白白,占多少股份,根据怎么样的业绩来决定股份利益的获得,这些都要一开始的时候就明确下来。这样也会避免以后的争议,还有就是加强治理。
所以我们要把传统的文化、传统的道德跟现在的商业伦理找到共同点。再根据现在的中国现状,把它融合在一起,制定适应我们现代规范的一些商业制度,一些商业精神和商业伦理,这样才能处理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