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间记忆:中美不再是盲人摸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0日 06:34  时代周报[ 微博 ]

  本报记者 张子宇

  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没有亲历国政大事的制定、决策;没有目睹过历史伟人的风采。他们只是生活在太平洋两岸的普通人。

  但是中美两个大国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却为他们的人生留下了各式各样的烙印,影响着和他们一样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

  他们的观点、经历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希望中美这两个大国能够友好相处、增进了解、共同繁荣。

  服装厂老板:

  大家繁荣,大家有饭吃

  年过5旬的老郑,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服装加工厂。从1992年开始,他的工厂通过香港的中间商得到美国服装品牌的代工订单。他总是和工人一起日夜赶工,以求在春节工人回家之前完成订单,并通过外商的质量认证。如此年复一年。

  理工科出身的老郑,下海前曾在部队下属研究所工作过,谈到政治最喜欢强调的就是,“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我看来美国人就是没安好心,耍霸权”。但是他又和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家一样,崇尚美式商业帝国,崇拜美国企业领袖们。

  中美关系,对于做对美出口生意的老郑有着不同的意义。

  创业初期的老郑,和中国沿海制造业企业家最关心的一样东西叫做“配额”。当时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数量都有限定,一旦两国关系出现问题,美国只要对配额做出调整便可以施加压力。两国关系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影响几百家企业的生计。

  1998年,美国克林顿总统高调访华,第一站意味深长地选择了古都西安。西安为克林顿举办了盛大的仿古(唐)迎宾入城式,规格之高,前所未有。老郑一家在电视机前看完了整个直播仪式。

  但一年后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联盟使馆事件,引发全国性的反美浪潮,老郑看着电视里激愤的大学生,心情复杂。“如果当时中美关系进入全面对立状态,我的出口生意一定会有大的影响。”他回忆说。

  “我是一个受老式教育的人,如果中美发生冲突,我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老郑想了想,说道。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配额制终结。尽管之后中美贸易战屡屡开打,但是渐成规模的中国出口企业,仍然迎来了事业的高峰,老郑的企业也在里面。“最好的时候,一年可以做1000万-2000万美元(营业额)。”

  也是在2001年,老郑第一次到了美国出差。在佛罗里达州,他受到当地市长的接见。“感觉很多生活条件一般,很多房子设施陈旧,什么都要自己动手。习惯了国内优越生活的有钱人去到那边未必习惯。”他回忆说,“但是他们的资源太丰富了,当地大学里,几十个足球场,随便运动。”

  现在,他一如既往地关注中美关系,喜欢看凤凰卫视和中央台分析时事政治的节目。但是,配额已经不再是他关注的焦点,汇率才是。

  “以前人民币和美元1比8点几,现在1比6.5,你算算损失多少?”从2007年开始,中国沿海制造业急剧萎缩。

  “我两年前已经把主要注意力放到其他领域了,比如地产、投资什么的。以前我崇拜杰克·韦尔奇,现在我崇拜巴菲特。不能说都是奥巴马的错,现在工人的人工太高,本来也做不下去了,人民币升值加速了这个进度。”老郑的工厂原来有4间厂房,现在只剩下最小的一间。

  “我希望胡主席访美能带来中美关系的又一次蜜月。虽然出口生意萎缩了,但商人还是希望有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大家繁荣,大家有饭吃。”对于未来,老郑很淡然,亦很坦然。

  留美学生:

  从无到有,美国人的中国认知

  1999年,北约战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时,王大琪还是一个15岁的初中生。他在学校操场上听着校领导关于时局的讲话:“要跟着党中央的政策走,爱国!冷静!守法!”

  “有些同学很激动,甚至兴奋地讨论打仗的事情。”

  两年以后,他赴美留学。“美国教育激发了我,改变了我。”现在已经是《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的他回忆说,“但是我也发现,当时很多美国人根本不关心中国。南斯拉夫炸馆、南海撞机、对台军售,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些事情。甚至有很多小朋友问我中国有太阳吗?有月亮吗?”

  2001年的9·11事件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这次被认为对中美关系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事件,也改变了王大琪的命运。

  “当时我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所中学里,突然把大家集合起来看电视直播,然后宣布停课疏散。气氛之严峻,让人感觉浑身发抖。就好像战争一样。”王大琪回忆,“这次事件对美国社会的冲击和影响是超乎想象的。因为美国人都自发地相信,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怎么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

  9·11之前,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总统布什和他的鹰派团队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事实上当时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但是9·11以后,美国在全球发动反恐战争,中国采取了支持的立场,两国关系由此全面缓和。

  但大政治的微妙变化,并未裨益王大琪那样的普通学生。相反,一场被称为“签证灾难”的现象迅速蔓延,美国社会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排外情绪。去美国留学突然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王大琪成了受害者,他本来计划假期结束后继续回美国攻读高中,尽管有着各种良好的条件和记录,他的签证申请被断然拒绝。

  “我在美国的寄宿家庭也很愤怒,他们甚至表示自己认识议员,可以寻求帮助。但即使这样也没有成功。我先后签了5次,全都失败。”

  几经波折,王大琪去了加拿大。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由于长期留加的关系,他获得了长达10年的美国签证。“我希望中国和美国能够彼此认同对方在世界上的存在意义。我希望不要再听到中国有没有月亮这样的问题。”

  和当时懵懂的王大琪不同,纽约世贸中心被袭击时已是上海交大学生的Leo,很自然地便联想到了“美国是否会因此缩紧对中国的签证政策”。不过等到他2005年完成学业准备留学时,签证已经不再是障碍,他顺利赴美。

  “其实很快就看出来,9·11事件是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折。那以后的中美关系一直都很好。”现在已经在大摩工作的Leo表示。他把自己称为一名“矿工”,这是华尔街对于为金融衍生品定价者的戏称。

  “我觉得,很多美国人还完全没有意识到中国现代化的程度。北京和上海发生的一切常让他们吃惊。”

  2008年,中美关系出现新波折,当时全美中国学联在纽约市政厅前,组织了大规模“反对藏独,支持奥运”的集会。“很有趣,纽约市政厅本来就在一个不是特别显眼的地方。那么一大群中国人热热闹闹地聚了一阵,结果发现几乎没啥老外。”Leo回忆说。

  也正是那段时期,“中国崛起”开始走入了美国社会的视野,“可以感觉到美国人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大,越来越渴望了解中国”。

  进入奥巴马时代,中美在经济方面的各种议题成为两国关系的核心部分,这也是Leo及他的华尔街同事关注的焦点:“公司里关于中国的话题讨论很多,不过我觉得中国人在美国的总体形象是温和、低调的,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感觉。”

  “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汇率问题,也必须关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对各种物资如大豆、原油的大规模采购。我的同事在这个议题上普遍有一种倾向,就是对美国经济的悲观和不自信以及对中国的继续看好。”

  对于中国对美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Leo想起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去年新年的时候,纽约最著名的Macy百货公司,为1000名来自中国的旅游团闭店服务。“这在纽约真是破天荒的事情。”

  (本文得到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阳伟光博士的协助,在此表示谢意。)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