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京华时报:对预付型消费卡实行综合监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7日 03:20  京华时报[ 微博 ]

  记者 祝剑禾

  这几天,京城规模最大的连锁健身企业青鸟健身自导自演了一出“死去活来”的闹剧。1月12日,北京青鸟健身兆龙店、百盛店、安贞店、清华店、加州店毫无征兆地悉数暂停营业,而在三天后的1月15日,又宣布恢复营业。这家号称在北京一地就有将近5万会员的健身企业成立于2000年初,是国内最早采用连锁化经营,也是较具规模并且比较规范的健身中心。而在青鸟健身突然“休克”的三天时间里,青鸟会员们纷纷在微博上、论坛里大倒苦水,担心自己会员卡里的余额,甚至有性急的会员上门要求退费。现在随着青鸟健身恢复营业,这一风波暂且退去,不过其中浮现的问题却让人警醒。这里头牵扯到的问题,就是预付型消费。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美容美发卡、健身卡、电影卡、餐饮卡、医疗卡、购物卡,就知道我们身边有多少预付型消费。而每一项预付型消费其实都是一颗颗或大或小的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引爆。因为预付型消费卡存在信用风险。当商家因经营管理不善倒闭时,卡内剩余金额将无法使用,更难以清退,甚至某些不法经营者利用预付型消费卡恶意融资或实施诈骗,得逞后携款潜逃,从而置公众利益于高度危险当中。

  所以这几年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某某花数千元办了张理发卡,隔几天去已经找不到那家门店了”之类的新闻。就算商家没有以诈骗为目的,那么进行预付型收费的商家也存在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拿青鸟健身举例,在北京近5万会员,就算每人每年预付2000元,那么其手头就有将近1个亿的资金,扣去日常经营成本,手头可能也得有数千万的流动资金,要是放在股市里,可够得上一小型机构的规模了。而且商家在收了我们消费者的预付金之后,是去连锁开店扩张,还是到资本市场做投资,抑或放在银行吃利息,我们一概不知。这部分资金赔了算谁的,赚了又算谁的,就更搞不清楚了。

  其实所有的风险和混乱都是因为预付型收费消费领域缺乏真正的监管者和监管机制。预付型消费卡本质上属于支付结算工具,具有类金融属性。所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就此首先对其作出清晰的界定,明确其适用范围、适用主体和条件,明确预付型消费卡中剩余资金归属于消费者等等。其次,应该确定监管机构。笔者认为应当建立一个由银行业监管部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财会主管部门等多部门组成的综合监管主体,对预付型消费卡实行综合监管:对预付型消费卡发行主体行为的监管则应该主要由银行业监管部门负责。最后,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笔者认为,应当对进行预付型收费的商家实行准入机制,参照资本实力、信用记录等设立一些门槛;还可以借鉴金融业监管的保证金机制,要求发卡的商家向其银行的专用账户存入一定的保证金,金额可根据预付卡中的实际沉淀金额调整,该账户由银行实行监控。

  只有做到了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先收了钱的商家拿着我们的预付钱款,因为即使商家出了事,我们也不用担心,套用一下热门电影《让子弹飞》的台词,到时候自然会有监管者替我们拦着商家:钱在你手,你不能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