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饮料业争相涨价 业内称不排除人为预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4日 20:33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周洪博 北京报道

  这是一个全业暴涨的时代,饮料业也“见风使舵”,提价之声不绝于耳。

  自本月初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对旗下美汁源等产品提价4%—6%之后,百事可乐、娃哈哈、汇源果汁等品牌在内的不少饮料企业也相继释放了涨价信号。

  饮料业提价几成定局

  近日,《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走访市场获悉,已有一些区域市场的大型连锁卖场上调了百事可乐旗下2.5升百事可乐、美年达、七喜的零售价,比如2.5升百事可乐、美年达从4.5元涨至5.5元,七喜也涨了0.5元。

  另有些饮料批发商对媒体透露,600毫升装、24瓶一箱的百事可乐,出厂价由53.8元涨到54.36元,1.25升装、12瓶一箱的百事可乐,从49.8元涨到50.28元。而在某些区域的便利店,可口可乐也有部分产品出现涨价。

  其实,早在去年11月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就已经上调了美汁源、果缤纷等果汁饮料的价格,只是涨幅没有超过10%,并未特别引起外界关注。

  1月12日,《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从康师傅终端销售商获悉,康师傅旗下的冰红茶、绿茶、果汁和矿泉水等的出厂价也已陆续上调。但此次调价涨幅非常小,一箱饮料(包括茶饮料和矿泉水)的出厂价上涨0.5元—1元。

  领跑此轮涨价风潮的要数娃哈哈的旗下产品“营养快线”了。作为最早涉及含乳饮料市场,也是目前在这一市场占据份额最大的饮料企业,娃哈哈已经开始上调旗下明星产品“营养快线”的出厂价格,即一箱(500毫升/瓶,15瓶装)大约上涨3元。

  “目前娃哈哈的‘营养快线’的售价是4元/瓶、4.5元/瓶,等到下次进货后,零售价可能涨到4.5元/瓶,或者5元/瓶。”北京劲松附近一家超市的负责人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不仅如此,娃哈哈旗下的“爽歪歪”、“呦呦奶茶”、“AD钙奶”等产品也将提价5%—10%之间。据了解,含乳饮料整体占到娃哈哈销售额7成以上,本次出厂价提升之后,进一步反映到终端上,娃哈哈含乳饮料的零售将上涨10%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从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提价,到茶饮料巨头康师傅、含乳饮料巨头娃哈哈提价,来自各方面的市场动向表明,国内饮料业提价几成定局。

  企业强调成本压力加大

  “苹果汁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从6000元一吨涨至1万多元,饮料公司压力很大。”近日在郑州举办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联合采购会上,参会的多家本土饮料商均表示,2009年全球水果产量普遍下降,加上资本的炒作,使得作为浓缩果汁原料的苹果、柑橘等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上涨,鲜榨成本随之增加。目前,浓缩果汁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涨幅一度达到80%。

  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杰教授表示,目前国际市场的果汁收购价格已经从去年9月的800美元一吨,上涨到1900美元左右一吨,“国际市场收购价格大涨,果汁企业都忙着做出口业务。”

  “去年,不只是我们,各大饮料企业都承担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但企业一直都是内部进行消化。春节临近,果汁饮料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销售高峰期,企业的压力也再度加大。提价也是无奈之举。”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饮料企业目前最大的成本压力来自于糖价以及PET粒子(塑料饮料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在饮料产品整体成本中,糖价、PET粒子的成本占到了80%,去年上述两类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超过了60%。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初白糖批发价每吨价格在2700元~2800元,目前已经涨至5100元/吨左右。广西近日新糖报价每吨又上扬至7000元左右,比去年12月末时明显提高。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在经调查后指出,超过60%的饮料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与上年同期相比,目前饮料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原料价格涨幅达50%以上;饮料生产所需的各种包装材料价格也已明显上涨,目前饮料包装材料价格的涨幅同比达到20%以上。

  不排除人为“预谋”

  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相关人士1月1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到目前为止,可口可乐旗下产品在北京市场并未上调出厂价格。该人士称,虽然公司面临着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等各方面的成本上涨压力,但目前还是以企业内部消化为主。

  “各大生产企业的原料还有部分库存,因而成本上涨不会立刻呈现在终端产品上。等到今年二三月份,企业成本压力才会集中凸显出来。”东方艾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饮料业分析师对《中国联合商报》坦言,虽然饮料企业的成本在不断上升,但是部分企业的提价幅度远远大于其成本压力。

  既然如此,饮料业集体涨价是否另有它因?

  “一般来说,元旦到春节是包括饮料在内的传统销售旺季,通常企业处于市场份额等方面考虑,不会在此期间上调零售价格,这期间在零售终端看到的往往是‘明涨暗促’。”上述饮料业分析师表示。

  “在物价疯长的2010年,饮料行业原本一开始就可以涨价。比如果汁,大可在苹果疯涨时趁机跟入。2010年都挺住了,为何到了2011年反而挺不住呢?2011年,不过只是2010年的延续。饮料行业齐涨价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受压力所致,无非是给自己的涨价找一个借口。”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了质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