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芮成钢专访托马斯·恩德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3日 18:01  CCTV《财经频道》

  托马斯·恩德斯简介

  托马斯·恩德斯,空中客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1958年12月生于德国,今年52岁;1987年获得波恩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91年,任德国宇航公司开发和技术董事;2000年,欧洲最大的航空航天和军工企业——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成立后,担任集团防务和安全系统部门首席执行官;2005年6月,担任欧洲宇航防务集团首席执行官;2007年8月,担任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

  节目文稿

  小片1:A380事故

  【正文】11月4日,印度尼西亚巴淡市上空一声巨响,一架浓烟滚滚的客机在天空中盘旋,印有澳航标志的一些飞机碎片从天而降。【同期机上乘客】刚开始5分钟左右,(飞机)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又有一声。【同期 机上乘客】我听见了一声巨响,就像是猎枪的枪声,部分机翼脱落,你能看见下面的泡沫塑料,你能看见破损的金属线漏了出来。【正文】澳航发言人立刻表示,一架隶属于澳航的A380客机4个引擎中的一个发生故障爆炸,安全迫降。【同期 澳大利亚航空首席执行官乔伊斯】(2010年11月4日)我们决定停飞所有A380客机。【正文】仅仅过了六天,11月10日,新加坡航空公司宣布,发现3架空客A380出现漏油迹象,决定暂时停飞。一时间,A380到底怎么了,成了全球关注的热点。11月18日,引擎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称,引擎设计的瑕疵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将已投入使用的空客A380客机引擎全部更换。目前,全世界有37架A380在运营,其中21架都装有四个这种引擎。事故元凶是引擎,本来空客公司可以松口气,但这次事件,依旧让他们很难堪。从研制到飞上蓝天,空客付出了10年的心血,投资超过130亿美元,至今尚有近200架订单未交付。这一系列事件无疑会为A380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字幕】澳航宣布:从今天起(11月27日) A380复飞。

  芮成钢专访

  芮成钢:非常荣幸见到您。

  恩德斯:我也很荣幸。

  芮成钢:回顾过去几年,我们的确看到了几次悲惨的飞机失事事故。其中就有空客的飞机,这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就是说某些飞机是否存在物理缺陷,机械缺陷,那么空客内部目前得出什么结论了吗?

  恩德斯:我们对这些事故都是严肃认真对待的。当然了,坠机事件总是很悲惨的,会有人失去生命,有家庭要饱尝痛苦。但是我们对每次事故都进行严谨的调查,空客会调查,当地所属的专门调查机构也会参与彻查。我们通过这些经历不断改进,这些年来发生的空难里,那些飞机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飞机之一。所以说,安全第一。的确,我们追求效益,要盈利,但是我们从未在安全问题上打折扣。

  芮成钢:从统计的角度来讲,如果我们看一下整个行业内发生的事故,包括发生在亚洲的事故,您是否会认为人为的失误是造成这些悲剧的主要原因呢?还是说机械缺陷是主要原因?极端天气是主要原因?

  恩德斯:这方面我们不去调查,这是相关主管部门负责的。但是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来讲,应该说很多时候应该归咎于飞行员的失误。

  芮成钢:我想回到A380的话题,为什么等了这么久才让我们看到A380呢?在70年代全世界都在用波音747,我们看到甲壳虫乐队当时就是乘坐波音747环球巡演的,现在波音747还在运行。

  恩德斯:因为新产品投资巨大,这也就意味着风险巨大。这并不是大宗商品市场,日销量上千的。我们目前才销售了6000多架飞机,我们认为或许就1000吧,也可能只有200。那么风险大市场又相对较小,技术风险又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才生产出取代747的飞机。

  小片2:空客A380 如何打败波音747

  在大型客运市场上长达30年的垄断,这仿佛一直是欧洲航空业难以言明的梦想,A380以庞大的身躯承载起这一历史重任。2005年1月18日,空中客车公司在总部法国图卢兹为A380举行了盛大揭幕仪式,法国总统希拉克、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施罗德和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四国首脑全部到场,一起为这个庞然大物揭幕,这样的盛况历史罕见。法国总统希拉克说,A380项目是人类一次伟大的冒险,欧洲航空业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直接了当地说,欧洲前进的步伐无法阻挡。不难发现,这个最多可以载客853人,超过波音747百分之三十五的空中巨无霸被赋予了很多政治意义。正像法新社所评论的,这不仅是欧洲繁荣的有力证明,也是欧洲各国精诚合作打败美国超级霸权的象征。面对空客A380咄咄逼人的挑战,美国波音公司表示暂时不会推出新机型,针对A380将终结747的言论,波音回应说,空客A380是一种过于依赖于航空枢纽的飞机,根据预期,要到2009年全世界才能有29个机场能够实现A380这样的超大型客机起降,未来20年中,市场能够消化500座以上超大型客机将不超过320架,仿佛为A380的市场规模划上了一个框框。

  芮成钢专访

  芮成钢:关于A380的合理性问题,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大的飞机吗?有人会说,它太大了,可能有时候效率就不够高。从全体乘客登机到最后入座几乎就要两个小时。

  恩德斯:我不得不说这又是一个错误信息,因为我们乘客登机时间和波音747差不多,我们的飞机落地和起飞的时间也比波音747要短。不停地建机场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建了新的机场,相关基础设施和空运交通管理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大型的飞机,让更多的人乘一次飞机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中途转机的话就要乘两次,这是个频率的问题。所以说,在未来20年,还会出现新兴大城市,我们的飞机恰到好处。

  芮成钢:那据您所知,波音有没有什么新的机型来和A380进行竞争呢?

  恩德斯:我不知道。我只是知道他们目前要升级747,还在研发当中,但是我不清楚他们是否有一个新机型的计划。

  芮成钢:空客的下一个重大举措是什么呢?

  恩德斯:商业用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长途飞机A350。

  芮成钢:跟我们说说A350吧。我们应该怀有怎样的期待呢?

  恩德斯:我们可以期待A350成为最终取代A330的长途飞机,A330是目前正在运行的长途飞机中最常见的型号。我认为,A350将会在与波音787的竞争中表现良好。我们用了许多新的材料,新的技术,而且在飞机制造中有大量中国企业加入。我们预计首架飞机将会在2014年出厂。

  芮成钢:随着新的A380和正在孕育中的A350给公司带来全新的前景,您目前为止接到了多少A380的订单呢?

  恩德斯:我们目前大概是有250架A380的订单,我们今年出产了20架,明年起我们会逐渐增加产量,我们肯定还会有更多的订单。

  小片3:A380艰难诞生

  A380成功飞向蓝天,让现任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恩德斯有了向全世界炫耀的资本。但他的三位前任就没这么幸运了。一个A380,先后让三位曾经的空客英雄黯然离场。洪博达,德国人,2005年6月出任首席执行官,2005年,空客共接到1111架飞机订单,交付飞机378架,开创历史之最。但同样是他,一上任就宣布空客公司将延迟A380交货。A380是四国造,机身来自德国和法国,机翼来自英国,而水平尾翼又来自西班牙,最后在法国组装,洪博达没解决好互相沟通这道难题。一年以后,2006年6月,他不得不再次宣布:因技术原因,A380将延迟交货。消息发布的第二天,欧航集团股价暴跌26%,一天之内市价缩水四分之一。A380的全球买家更是纷纷扬言要起诉空客,威胁取消订单。洪博达当然要为此付出代价,第二个月就辞了职。接替他的是法国人斯特雷夫,他认为飞机延迟交付的关键是管理机制出现问题。他提出了一项包括裁员一万人、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等约20亿欧元的支出节约计划,也就是POWER8计划。但是他提出的把机身生产从德国汉堡转移至法国图卢兹的设想,后来让他自己丢了权杖,德国政府强烈反对,刚刚花7.5亿欧元建的空客生产基地闲置,而且1万多德国名雇员也将面临失业。POWER8计划还没运转,空客公司第三次推迟了A380的交付日期。2006年10月9日,上任仅99天的斯特雷夫辞职。同一天,另一个法国人加洛瓦上任,他继续推进前任的POEWR8计划,但举步维艰。半年不到,空客第四次宣布,A380仍旧无法按时交付,2007年7月加卢瓦辞职。就这样,A380的四次延时交付,使三任首席执行官付出沉重代价。 2007年8月,德国人恩德斯上任,大刀阔斧推行POEWR8计划,这一次,空客没有再延期,10月15日,在法国图卢兹,首架空客A380飞机交付新加坡航空公司,到目前为止,恩德斯稳坐这一位置已经超过三年。

  芮成钢专访

  芮成钢:作为首席执行官,很多时候您做事不得不受制于董事会还有工会。我知道某些国际大公司,包括航空行业的大公司都尝试通过裁员提高效率,这样做的话,就必然会受到来自工会的阻力,这一点是否令您的工作格外难做呢?

  恩德斯:从正面的角度看,要习惯和工会协商,这是一个挑战。应该说,工会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很配合的,在工会的支持下我们得以采取灵活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所以总的说来,尽管偶尔我们会有矛盾,可是作为首席执行官我对工会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芮成钢:但是空客真的有计划缩减20亿欧元的成本并裁员1万人吗?

  恩德斯:是的。我们和工会进行了激烈的抗争,这是必然的。但是我们现在离达成目标已经很近了,这告诉我们这个计划不是不可能,就连在法国和德国这样的工会氛围内也一样。

  芮成钢:您在法国是否因为裁员而受到指责呢?

  恩德斯:在德国、法国等地我们受到批评,这我并不意外。

  小片4:波音与空客此消彼长

  空客、波音,作为目前世界上两家最大的飞机制造商,它们之间的故事、恩怨可以说剪不断理还乱。1970年,空中客车公司成立,而这时的波音公司,已经拥有从100座次至400座次的一系列飞机,是全球飞机制造业的绝对霸主。空客公司的建立目的,就是为了对抗美国对全球飞机制造业的霸权,它也曾扬言要与波音一决胜负。但实际上,那时的空客根本没有实力跟波音正面交锋。空客只能选择波音没有覆盖的市场空白点,首种机型A300就选择了介于400座的波音747和180座的727之间的220--270座。而就在波音推出737与757与A300对抗时,空客马上又转到介于波音737、波音757之间的150座飞机,这就是日后空客的王牌A320系列。对于空客的行动,当时的波音并没有感到威胁,甚至还拿出老大哥式的包容。转折点发生在1998年,当年波音老牌客户英国航空公司没买737,而是一鼓作气购买了59架空中客车飞机。无独有偶,同年捷蓝航空(Jetblue)也选择了空中客车而非波音。这仅仅是个开始,到2003年,空客民用飞机全球交付量305架,那一年波音是281架,空客成了世界头号民用飞机制造商。2004年,空客交付320架飞机,占100座以上飞机的53%,蝉联世界第一。空客自豪地宣布: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从飞机制造业的挑战者成长为行业的领导者! 2009年,空客订单达到创纪录的1055架,波音为1002架。

  芮成钢专访

  恩德斯:我们刚刚度过了空客的40周年庆,实际上,空客就是在40年前成立的。可能当时除了一些非常高瞻远瞩的欧洲政治、工业领袖之外,没有人想到空客会有今天,能如此成功。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在竞争中被低估了。

  芮成钢:有人说,空客和波音在策划一个阴谋,因为诚如您所说,整个市场只有空客和波音两大巨头,如果说你们两家商量好了,不去大手笔投资开发新技术,那么全世界也就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用你们已有的产品。

  恩德斯:这是个好想法。不过跟大多数的阴谋说法一样,它不切合实际。如果你认真去看的话,就会发现我们两家公司都有创新型飞机。另外,一个全新项目需要100-120亿美元或者欧元的研发成本。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必须三思而行。

  芮成钢:这个过程很复杂。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汽车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无论是外部、内部,还是速度、引擎、技术等等,上世纪60年代的宝马车和2010年的宝马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在民航业我们却没有看到同样的快速发展、快速革新。为什么呢?

  恩德斯: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如果要投资100、200亿美金甚至更多的钱,只有在确定了你有某种非常吸引消费者的新技术,而消费者又愿意为这个新技术买单的情况下,你才会投资。今天的飞机用油比35-40年前节省了70%左右。所以飞行管理、控制体系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能你看整个旅程好像还和60年代时一样,但是其内在才是重点,能源效率已经有了大幅的提高。而A380是目前世界上能源效率最高的飞机之一。

  小片5:空客与波音的补贴之争

  从力量悬殊到平起平坐,空客跟波音之间也从相安无事到是非不断。1992年,美国政府与欧盟经过磋商达成了一项协议,欧盟为空客的研发资助从过去的超过70%降至33%,而美国对波音的支持不能超过该公司年销售额的3%,面对小弟,波音拿出老大哥式的包容。 11年之后,波音失去全球商用飞机制造老大的宝座,刹那间失去方寸,撕毁了双方1992年制定的协议。2004年10月,美国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指责欧盟国家为空客研发新机型提供低息贷款等补贴,使空客获益多达2050亿美元,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欧盟以牙还牙,状告美国也曾为波音提供高达3050亿美元的补贴。双方长达六年的法律较量由此展开,这被认为是世贸组织成立16年来最重大、最复杂的案件。美国政府指出,在1992年补贴协定谈判之时,空中客车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0%左右,而目前空中客车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很显然,欧盟的飞机制造业早已不再处于幼稚期,1992年协定失去了存在的前提,美国要求欧盟完全终止对空客的补贴政策。

  芮成钢专访

  芮成钢:当谈到空客和波音的时候,这两者之间似乎是有着非常独特的一种历史关系。这种关系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朋友或敌人。您会用什么词还表述这种关系呢?

  恩德斯:我会说成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我们都尊重彼此,但是我们肯定当不了合作伙伴。

  芮成钢:你们两家之间最大的一宗诉讼是哪一次?

  恩德斯:最大一宗诉讼,我猜你指的是我们当前这个争端,所谓的世贸组织冲突。芮成钢:是的。

  恩德斯:这是美方就1992年制定的一项规则提起的,就是要尝试调整欧美双方的政府补贴差异。我想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他们看到空客的巨大成功感到恐慌。自那之后就一直诉讼不断,还有世界贸易组织,美方称欧洲一直为空客提供非法补贴,而欧盟也反过来控诉美国补贴波音,而这一点十分明显,你看下波音787的话就会知道了。这就是我们的现状了。我希望我们最终能够坐下来,达成一个协定,让我们双方都能够,应该说公平竞争吧。

  芮成钢:那您个人是否认为美国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则?

  恩德斯:我认为我们双方,很明显政府提供支持的形式各有不同,我们双方都有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支持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在全球都是很常见的,我们双方都不应该假装没有政府扶持。政府扶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开发新的技术,投资巨大,风险也很大,就算是像空客和波音这样的大公司,缺少了政府支持也是不行的。

  芮成钢:这么说,你们两者都有受到某种形式的政府支持,那么您对补贴的定义是否是有不同的看法呢?

  恩德斯:当然有。但我不想说太多细节,律师还要靠这个谋生呢。

  小片6:空客、波音与中国

  有人说,能看见波音的地方,一定有空客的身影,两大巨头的竞争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达到白热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10架波音707出现在中国。13年后的1985年,空客作为后来者,第一架A310飞机登陆中国。目前,在中国民航的民用飞机中,53%是波音飞机,36%是空客。业内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新增飞机近3800架。除了卖飞机、抢订单,两家企业都做出跟中国展开技术合作的姿态。2005年,波音第一架747-400旧客机改货机项目落户厦门。面对波音的行动,空客也不手软,打出大手笔,2007年,将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项目搬到天津。截至目前,这条欧洲之外唯一的总装生产线已经完成33架空客A320的总装。而并非偶然的是,今年,空客将向中国交付超过100架飞机,占空客全球交付量的20%。然而,面对波音、空客的双头垄断,中国自己的飞机制造业一天也没有沉默。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目前,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型客机已经获得中外客户订单100架。

  芮成钢专访

  芮成钢:中国终于也在大规模投资于100%国产的,而不仅仅是在中国制造的大型飞机。您是否认为,在中国也迟早会有您的竞争对手呢?

  恩德斯:当然是的。中国把人类送上太空,还有许多其它的领域的表现都说明中国科技的先进,迟早中国会实现自己生产大型飞机的。这还要几年才能够实现,而且中国的市场很大,没有理由说我们不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毕竟我们做出了这么多的努力、这么多的投资,而且我们还会继续在中国投资。因此我非常期待空客有一天也能够成为中国品牌,而且能够受到航空公司决策者的重视。

  芮成钢:您认为中国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这个梦想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因为有时候,我们说可以到世界各地去进口最好的零部件,但是把所有零件组装起来确是件令人生畏的艰巨任务。非常不容易。不能说简单地把世界各地的技术买进来然后合在一起。

  恩德斯:正如你所说,这是个系统知识,把所有这些组合起来非常不易。空客耗费了20年的时间才真正的实现了腾飞,空客是1969年成立的,但是直到80年代末期我们才算真正走向成功。我无法预测具体要花费多少年,但是我相信中国的工程师将来会实现自己造飞机的。

  芮成钢:我曾经采访过巴西航空工业和庞巴迪的首席执行官,他们都心怀雄心壮志,他们认为在这块利基市场上他们会是赢家。有些人的志向更远大,他们还要和大型的企业竞争,甚至包括波音和空客。空客现在感受到压力了吗?

  恩德斯:这个发展的趋势很明显。我们将来肯定会看到更多有能力制造A320规模飞机的公司,你刚刚还提到了两家公司,我们也看到像在中国有C919计划,俄罗斯的飞机计划等等。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但是他们都会生存下来吗?都会成功吗?这是个重要问题。有一条格言很重要:永远不要轻敌。我们最初是被人轻视的,我们得益于此,但是我们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成钢观察

  作为空客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恩德斯先生是乘坐波音747航班到中国来的,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公务机,他的解释很简单:我们的公司还不富裕。在访谈中,他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非常坦诚、直言不讳,似乎缺少了一点他这个年纪、他这个职务该有的世故和圆滑。比如,谈到众所周知的空客和波音的补贴之争,他说谁都不能假装没有政府的扶持。大型客机的制造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制造能力等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占据产业链的制高点,是所谓高附加值产品的典型代表。

  目前,世界两家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企业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欧洲,绝非偶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以为,中国要拥有自己的大型客机制造业,这不但是工业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更是验证我们的科技、制造能力的一个标杆。面对空客的掌门人,对于中国的大飞机C919的发展前景,我希望他能给一些中肯的建议,可得到的回答却是它能生存下来吗?会成功吗?我们永远不轻敌,我们牢记曾经的对手犯过的错误。当年,波音就是一时大意,让新生的空客仅用了30年就赶上并超越。他的话虽说听起来有点刺耳,但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大飞机C919一面世就获得了100架订单,很多媒体立刻用ABC来形容未来全球航空业的竞争格局,这是三家企业首写字母的缩写。但我想,现在就这样提未免太早,竞争对手何其强大,我们只有脚踏实地、耐住寂寞、不断创新,拿出具有差异性的产品,才有可能在这个市场里慢慢获得一席之地。我们必须保持清醒。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