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晓波领衔嘉宾论道2010河南财经年会 论坛现场精彩纷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3日 03:30  经济视点报

  嘉宾主持

  韩 恺:和昌地产(集团)董事长

  对话嘉宾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赵 岩:郑州绿都地产集团董事长

  侯志奎:行动成功国际教育集团总裁

  侯建芳:河南雏鹰集团董事长

  魏成龙: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李晓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作为河南财经年会的重要环节,主办方经济视点报还现场安排了嘉宾互动论坛环节,就“公司的力量:中原崛起与企业家精神”和当前热点话题展开交流和碰撞。现场,以吴晓波为首的几位互动嘉宾不断争锋,内容可谓精彩纷呈。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精彩论道。

  论道公司力量与企业家精神

  韩恺:现在请我们的嘉宾就“公司的力量:中原崛起与企业家精神”这个话题或“中原崛起:公司的力量与企业家精神”这个话题进行一下相应的阐述,可能会涉及到中国的文化传统问题、哲学思变问题和人性回归问题。

  吴晓波:我觉得河南有很大的变化,刚才有一个媒体的朋友问我对河南的产业转型、中原崛起有什么看法,我给了他两个想法。第一是整个历史性的机遇确实已经到来了。因为1978年以后,国家把大部分的资源放到了东南沿海地区,从1978年到2008年,前20年执行的都是东南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把全国的资源都放在了深圳等沿海地区,所以中西部地区就变成了资源输出省份,像煤和粮食要以很低的价格给东部地区,这对中西部地区很不公平。另外,很多的优惠政策,像开发区政策,“三来一补”(音)的政策、外资企业引进政策都给了东南沿海地区,所以在南部形成资源、人才、政策等很多洼地,资源都流向了南方。到了1998年以后,东南沿海地区形成的制造能力开始往外走,中国就形成了以外向型发展的政策,后面的10年,资源、人才又被剥削了一轮。国家的发展只能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到了2009年以后,全部都结束了。2009年以后,国家出台了六大地区区域发展的崛起战略,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天津湾的崛起等,到了今天这个时间点,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在政策和人才上已经开始反向倾斜的趋向。第二个大的变化是东南沿海地区再也不能依靠外贸,它要开始做内需市场。当然在做内需市场的时候,包括人口优势,河南是最大的粮食大省,有很好的煤炭、金属等,这些资源变成很大的优势,所以整个战略、产业都发生的转移。另外还有一个,东亚地区整个制造业从亚洲四小龙流到东部和北部,从东南沿海往西部地区流动,整个区间的产业流向是非常明显的。剩下来的问题第一个能不能承接好这次亚洲地区沿着东亚海岸线的产业流动。第二个是河南的未来一定是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把所有的产业还给民间,要从这些资源中产生更多的效益。

  李晓峰:目前在我们国家这种强政府、弱市场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和全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也就是说我国的政府政策层对企业家的影响可能会更多,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家作为整个企业家新兴力量,影响可能更大。2008年、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以后,我个人觉得有两个方面遭受重挫,一个是出口,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国家现在已经从出口大幅度下滑的趋势当中缓过气来,我们出口的翻转在带动中国经济复苏乃至世界经济复苏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情况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每一次我们国家经济的调整和滑坡对民营经济都是一种重创。

  过去我们一直讲所谓“国退民进”问题,但是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出现了一种反常迹象,也就是“国进民退”。本来我们一直沿着一个正确的改革道路在前进,但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好像偏离了轨道。借助国家指导思想上的变化,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们民营企业无能为力的,这就是我们非常恶劣的一个生存环境。更为关键的是,从2009年、2010年包括2011年,我国又进入到一个调控和紧缩期,经济总量保持8%以上是有可能的,但是再高不敢讲,国外讲我们对经济增长8%的认可已经达到了“图腾”的程度,确实是这样,如果经济增长不达到8%,就会出现很多就业问题,但是我想告诉各位,今后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调到10%或者9%以下。1月8日晚上看一个报道,国家发改委主任讲,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需要提出来甚至警示各地方政府,那就是他们所制定的“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太高了,跟中央目前所制定的有关政策和规划不符合。今后我们国家整个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调。

  另外一个观点是,不仅仅经济增长的总量而且经济结构也要调。河南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重化工产业可能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河南省整个产业规划讲,尽可能淡化这个产业在河南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这是我们一个不得已的选择,也是符合整个社会发展潮流的,所谓绿色、低碳经济的选择。所以从宏观经济的总量下调、经济转型的两个角度而言,对我们众多的民营企业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也是我们面临的一种新挑战。现在我们国家企业家以及民营企业家的成长环境相对应来说是一个非常恶劣的环境,因而要清楚我们国家目前所处的环境,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赵岩:对年会主题——公司的力量:中原崛起与企业家精神,我有两点体会:

  第一就是中原崛起。当今在河南大家都在热议大中原经济区,我们对这个非常期待的。如果这个规划能够把大中原经济区纳入到国家战略中间,我相信对我们整个河南省,对河南的各界都会带来很好的新的增长机会。

  现在河南是中国的第五大经济体,已经连续多年了,我相信没有大中原经济区上升成国家战略,河南也有机会变成第二大经济体,因为河南之于中国,就像中国之于世界,中国靠自己的努力已经进入到第二大经济体。河南在新的发展机遇下,就是没有大中原经济区的国家战略支持,我相信靠着1亿多的河南人,在新的内需市场背景下,也一定能够进入到第二大经济体,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不需要国家战略了。实际上我们希望尽快把大中原经济区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这样的话能更好地让河南城市化进程加速,也更加和谐。

  第二是关于企业家精神。我觉得做公司一定要具有企业家精神,但并不是说每个做公司的人就是一个企业家。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做生意,但是做生意的应该有一些企业家精神,坚韧不拔、追求胜利、追求目标,然后把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联系在一起,就是今天的河南企业家和做生意的人都有一种企业家精神,去推动大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推动大中原经济区进入国家战略,把1亿多的河南人以及河南周边的邻居们带入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侯建芳:我做的行业是农业的畜牧养殖,我们充其量也就是在家搞企业,谈不上企业家,我做这个行业已22年,一直从银行贷款,觉得钱非常重要,几乎每年有一半的时间跑银行贷款,结果前一段公司时间一上市,很激动,马上钱的问题就解决了,结果激动了一个月,一个月过后一看还是这样。最后我总结了一点,做企业太累,还是不如做事业。

  魏成龙: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第一,我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要想发展,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同时,优秀的企业、企业家多产生于既有企业家、同时也有开明的政治家、还有优秀的金融投资家集聚的地方。

  第二,我对企业家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优秀的企业家是一个思想家,是一个能把思想变成财富,并且把财富反馈给社会的思想家。我是搞金融投资的教授,在研究或者给一些机构投资提供意见的时候,看一个公司是否具有发展潜力,除经常看一些指标和数据以外,要参考以下三个变量:第一个是这个公司有没有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和管理层团队;第二个是这个公司所在的地区,这个团队所依赖的有没有一个开明的政治家;第三个是,这个公司有没有一个合作的,给它提供服务的金融投资家。

  侯志奎:刚才大家探讨比较多的观点就是公司、企业还有企业家的问题,到底公司和企业有什么区别,企业家和生意人有什么区别呢。

  打个比方,如果做生意的人就像找情人,占点便宜就走人,一个区域和一个民族当每个人都想占便宜,不愿意承担责任,那民族和企业会就传承不下去。做企业家或者企业,我觉得只是一个名称的问题,关键是这个企业家带领这个企业是以情人的方式在做生意还是以家庭的方式在做企业。通常大家说以情人的角色做生意,占占便宜走人,做企业家就是老老实实干活,无论企业是大还是小,都希望认认真真把它做长久。不敢保证未来这个企业会不会关门和倒闭,但最起码是成的家,生个孩子传宗接代一下,所以成立这个企业,把好的价值理念传承下去。我想企业家的精神,就是做企业的时候就像成家一样,无论它大还是小,未来会不会倒闭,但是我们的心态还是把它做长久,当做家来做的。

  中原的企业家,如果大家都是以情人相处的模式做企业,那就长久不了,人都是一样,你想占便宜,我也想占便宜,到最后政府也不相信你,因为你没有长久的规划,这样的话就会形成彼此之间互相掠夺、互相占便宜的情况,如果形成这样一种情况,我想整个经济也是发展不了的。如果中原企业家,中原企业,中原公司的崛起,不管外国市场的变化,不管我们的环境怎么样,我觉得做企业和做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很难的。我们可以说发达国家有多好,但是在发达国家没有那么多的机会让你去创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控制的,就是我们是企业家的心态还是商人的心态,也就是是情人的心态还是成家的心态。我想中原企业家的崛起就是从情人到成家、做家长,成一个家,把这个家业传承下去,认认真真经营下去,把好的价值观传承给这个组织,把事情做好,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企业家精神。

  

  透析企业和企业家的因果关系

  韩恺:谈完公司力量与企业家精神,现在让我们谈谈企业和企业家之间的因果,怎么去理解?

  赵岩:我说三点,第一,能记住企业家名字的不一定是企业家,包括比尔·盖茨;第二,真正做企业就是两个字“不为”,知道不做什么,很多的时候我们知道想做什么,但更重要的是不做什么;第三,在真正企业里面真正的企业家,我们真的搞不清楚企业家和企业到底是什么关系。实际上它就是企业、经理和股东。

  侯志奎:第一个问题是世界500强,大家记不住企业家只记企业,可能是因为大部分都是老外的企业,第二是可能人家的企业发展比较长久,创业者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他们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比较健全的。我们的企业发展比较长一点的是同仁堂,有300多年的历史。我觉得企业和企业家的精神只是一个立场的问题,是一种理念和心态,平常一说企业家精神可能大家想的就是老板、一把手,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一样,我的标准是企业家精神不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准确地讲就是每一个员工、工作者,是否喜欢这份工作、是否用心去做,还是只是为了到这里拿点工资。如果不管明天、后天会不会离开,但是对这个工作是用心的,把当下做家,把心放在这里,我觉得就具备企业家的精神。

  李晓峰:这个话题使我首先想到的是到底是先有蛋后有鸡还是先有鸡后有蛋。那么是先有企业后有企业家,还是先有企业家后有企业?跟我刚才所讲的命题有点联系,因为不管怎么样总是有种因果关系。我刚才仔细想了想这个命题,突然发现也许企业与企业家之间,企业家与企业之间没有蛋和鸡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因为科普文章我没有读懂,因而关于企业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我也没有完全想明白,但是我非常赞成的一点,也许我们所讲到的企业家更多的应该不是指某一个人,可能指的是这个特殊的群体给我们社会做的贡献,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记住这个产品,而忘记了企业家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企业家更多的是在我们这个层面所讨论的问题,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圈内人士,大家都有一种梦想就是成为企业家。但是对更多的观众、公众来说,他们并不关心谁是企业家,他更关注的是这些人给他们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所以作为一名公众,我们不要陷入这个圈子里成名、成家,我们所希望能做到的一点,就是我们能够为这个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当你真正把贡献做出来的时候,成家和不成家对你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魏成龙:在某种程度上,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行业的规矩。例如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共产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家,国民党尽管暴乱,他们当中也有优秀的军事家。我的理解企业家也是一样,做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也好,其他的高管也好,对于这个行业的尊称,谁能代表我们这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大家都尊重他,作为我们的楷模,这样的人就应该称之为优秀的企业家。我们河南作为中部地区要想发展,没有企业的快速成长,没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的涌现,谈何容易?所以从政府、从企业内部各个方面还是要尊重企业家,希望河南能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企业家。

  侯建芳:我觉得企业有大小,再小也是一个企业。首先在做企业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做企业家的准备,也就是说再小的企业也是一个团队,但是这个老板不能说就是企业家,我认为他首先要和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我说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我捐多少钱,拿多少钱资助了多少人,单纯这样也不对,如果做来做去把企业做倒闭了,工人工资都没发,也是不负责任。如果去年捐了两百万,今年没了,我觉得也不算。所以我认为把企业做破产就是最大的犯罪,因为你的员工也是社会人,你还是没有尽到社会责任。所以企业家首先要以企业为家,然后把企业做大做强,更多地实现社会责任。

  吴晓波:有一年我接触过一个企业家叫做鲁冠球,他是1972年的时候做企业的,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叫“万向钱潮”,当时这个股票不见涨幅,我就问他既然有这么一个股票,怎么不去做做庄拉升一下?他从西装口袋里拿了一张照片给我看,说是他孙子的照片。他就跟我讲他要对他孙子负责。就是说万向的产品、股票再涨多高也没有说他鲁冠球好。其实任何一个企业家无论做什么,只要在那干的时候,就有很深刻的烙印了,是逃不掉的。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必须对它负责任。我认为企业最好能传承给自己的子女。但是,中国的商人一辈子最大的希望是儿子和女儿不再是商人,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去经商,因为这路太难了,但这个传统在美国、欧洲传承下来了。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企业家应该让自己的子女成为一个好的商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