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散人
一个农民偷逃过路费,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事挺新鲜。
按说既然是逃掉了过路费,这些钱应该是落在了这个农民的腰包,可为什么其利润只有20多万元而没有显示这笔过路费的存在呢?这么算下来的话,要是有过路费,该农民岂不是要亏损348万元么?如果我们算一下的话,这个过路费还真挺高的,这等于是每次通行要缴纳的通行费为1558.66元左右。按照法院的说法,空车通过这一路段需要200元,重车满载或者超载则更多。那就是说,如果这里有一半的车次是空车的话,在满载或者超载的状态之下,这个通行费可能高达两千多元。按天算的话,两辆每天要交1.5万余元过路费。
这是根据公开判决的数据得出的结论,由于没有查到相应的里程,所以无法推算有多少公里、每公里需要多少钱的运输成本。但相信这个公里数也不会多到哪里去,毕竟运的是沙子,而不是需要长途贩运的生活物资、煤炭等。
至于说法院为什么以诈骗罪判处其无期徒刑,以及这种判决是不是过重,咱就不操这个心来讨论了。但通过上面的计算,有件事看来咱们还真要操心一下,那就是这么高的运输费用,这些钱最终变成了什么?
我们知道,一件商品的价格当中,包含有原材料的价格、各种税费、工人的工资与福利、合理的利润以及运输的成本,当一件商品被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时,最终的价格就是这些成本的总和。而其中任何一项上涨,都会带动总价的上涨。
运输的价格又包括油费、过路过桥费、车辆的磨损、人员工资以及正常的利润。同样的道理,其中任何一项有所调整,总价也就会调整。这个道理要是整明白了,我们就知道这些过路费最终都被加在了商品的价格当中,由所有消费者承受了。油价之外,我们这里的过路费价格通过上面的计算也看到了,应该说算是挺不菲的,这些东西要是加到商品的最终总价当中,自然物价也不会太低。应该说修路收钱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这钱收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
举个例子来说,北京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收费原本是15元,好像收了很多年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它早就该不是免费就是降价了,因为早就过了收费还贷的期限。又经过了一段时间,总算是降到了10元通行,但多收的那些钱从此也就没有了交代。
另外一个数字可能更让人触目惊心,全世界的收费公路有80%都在中国境内。要说这个就更让人觉得不能原谅了,因为我们的油价无论发改委怎么说,也是要比国外很多地方要贵,但人家那地方绝少有收费的公路,因为上路的费用已经包含在了油价当中。而燃油税原本是取代养路费出台的,当时就说这是代替养路费的功能,这等于是开车上路才收钱,停着就不收。实际上现在没人说这个了,因为一分也没少收过。在这种重重挤压之下,曾经有过一个二级公路不收费的政策,但遍地的收费站不但没有减少多少,似乎这种出行成本还更高了。
往下就不多说了,这个案子引人思考的并非是法律问题,而是一个做完四则运算之后的民生问题,因为我们的很多物价比美国的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