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传来消息:中国吸收外资继去年跃居全球第二后,今年又将首次跃上千亿美元平台,连续19年荣膺发展中国家引资“冠军”。
这是一个新的台阶。面对国际舆论对中国引资环境的责难,“中国引力”无可置疑。
这是一个新的信号。面对外资总量的不断增长,如何优化引资结构,提升引资质量成为一道新课题。
A>>> “中国引力”魅力不减
“避风港”……这是身陷全球金融风暴中的国际资本送给中国的“头衔”。
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之际,在华外企总体运营情况良好,不少企业成为母公司全球业务的亮点和主要利润来源。
如今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尽,前途未卜的欧债危机又让世界经济蒙上阴影,全球资本的炽热目光再次投向东方这片热土。
“由于中国启动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尤其出台了拉动国内消费的政策,使外资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再加上人民币坚挺的因素,吸收外资开始回暖。”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专栏)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尽管近年来外企对中国投资环境抱怨不断,但事实是,1997年以来,我国已4次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按照世贸组织的分类,中国承诺并已开放的服务贸易部门已高达100个,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而且,从统计来看,外资一边抱怨,一边却加速挺进中国。今年11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04亿美元,同比增长38.17%,连续第16个月实现月度同比增长。
可见,虽然中国引资环境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中国拥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产业配套能力和基础设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依然不减。目前,在华的美国商会、欧盟商会、日本商会都无一例外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B>>> 吸引外资 用好外储
在吸收外资稳步增长的同时,中国外汇储备的体量也在迅速膨胀,连续位居全球第一。有观点据此质疑:中国外储已经如此庞大,还有必要大规模吸收外资吗?
“外汇储备如果用在国内,则有‘二次结汇’的风险,会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经所研究员张斌表示。
可见,中国看似“不差钱”,但由于不能直接把外汇储备用于国内投资,所以招商引资仍是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
另外,张燕生指出,不能简单地认为,外汇储备多了,就不需要吸收外资了。因为外资以资金为载体,还带着大量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这将是今后中国吸收外资的重点。
但需要看到的是,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中,也藏匿着戴着“假外资”面具的“热钱”的身影,这是监管当局应重点打击的对象。
“在吸收外资的同时,要警惕资本流入中‘热钱’的进入。要关注这类投机资本猛进猛出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冲击和影响。”陈凤英说。
此外,外储过大、国际收支失衡的难题也应寻求破解之道。陈德铭认为,中国目前已经拥有相当于2.7万亿美元之巨的外汇储备,除增加进口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外,还可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促使国际收支平衡。
“现在一部分企业已经‘走出去’了,而且总体状况比较好。今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估计会超过500亿美元,占到吸收外资金额的一半。”
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分析,对中国而言,继续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已成为其经济持续发展、再上台阶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海外投资和吸引外资1:2的比重可望在不远的将来升至1:1。
C>>> 吸引外资结构“蝶变”露端倪
资本有进有出可以降低外汇储备过大的风险,但“引进来”的资本也不能简单理解为越多越好。转变一味追求规模扩张的老路,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一道新课题。
“外资不在于多少,关键要通过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吸收外资水平,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说。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
“我们将加快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教育、医疗、体育等各类功能性机构。”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吸收外资结构的“蝶变”已初露端倪。一方面外资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今年前11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所占比重为44.86%,较上年同期上升4.01个百分点;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所占比重为47.96%,较上年同期下降5.19个百分点;科学研究业、金融服务业等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25.65%和72.57%。
另一方面,外资区域结构也更趋均衡。前11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25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指出,今后应通过营造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进入。此外,各地不应再考核招商引资的数量,而要注重对体制引进的考核,把引资与增强民营经济内生动力相结合。
“对中国来说,来的就是客。但要弄明白吸收外资究竟是目的,还是手段。关键是学习他人,发展自己。”张燕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