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曾锦春被枪决 郴州走出窝案阴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31日 01:21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

  田享华 王莉莎

  昨天的一声枪响,终于为历时四年的“郴州官场窝案”画上了句号,被称为“纪委书记第一贪”的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曾锦春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这个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也再度让人忆起2006年震惊全国的“郴州官场窝案”,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查阅数据时也发现,一度陷在贪腐阴影中的郴州市在经济领域获得长足进展。

  2003年12月29日,郴州市政府原副秘书长肖鹏金意外被害,令郴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主任李树彪暴露在案件调查者视野中。2004年1月,李树彪被立案审查,随后,2005年4月,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利被查处。2006年5月,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被查处;2006年8月,郴州市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樊甲生被查处。

  2006年9月,曾锦春被查处;2007年4月,曾担任过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的省国资委原党委书记周政坤被查处;2007年4月,郴州市原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刘清江被查处。最终,这次官场腐败案件总计牵涉160余名党政官员和商人,贪腐数额从几百万到上千万,乃至上亿,震惊全国。

  显然,官商腐败给这个原本以世界女排劲旅训练基地和矿业闻名的城市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将近五年之后,涉案的这些贪官大多涉及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罪名,被处以死刑(立即执行或缓期两年)、无期徒刑或二十年有期徒刑这样的重罚。

  有研究者在《半月谈》撰文分析指出,这一系列腐败案对郴州官场的打击,不亚于一场八级地震,使得当时郴州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市委、市政府的公信力接近崩溃。极端情况竟然使得一些人虽是中共党员,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政治面貌。

  而记者查阅最新资料后发现,经过四年调整,郴州在度过了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情况下,经济仍然取得了恢复性快速增长。2009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总量达到817.6亿元,增长16.2%,增幅居湖南省第一。而今年前三季度,郴州经济增速依然超过15%。

  中共郴州市委书记戴道晋日前公开表示,今年以来,郴州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与此相对的是,湖南省会长沙200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108.07亿元,作为湖南南部的一个地级市,郴州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已逐渐展现。

  借力经济增长,郴州市委、市政府重塑公信力的举动已显现转机。但是,要想真正地扫除阴霾,在郴州人眼里,最重要的恐怕是作为一个能源型城市,怎样解决矿产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才是变革的根本出路。而目前,郴州已经改变严重依赖资源的思维定势,正在建设一个“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