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息显示出货币政策前瞻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7日 03:04  金融时报

  记者 牛娟娟

  央行选择此时加息不仅有助于缓解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当前物价绝对水平较高和社会通胀预期强烈并有强化和蔓延态势这一现状。

  专家认为,此次加息主要是对明年年初可能加剧的通胀压力作出的前瞻性应对。加息也有助于为数量型工具的未来使用打开空间,增强管理当前流动性的有效性。

  时隔两个月,央行再次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也是继10月20日以来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本次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提高到2.7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到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加息缘何选择此时

  2010年即将过去,正当市场以为年内不会再加息时,央行却再次动用价格型工具。“事实上,近期来市场对加息一直都有预期,此次加息也在预计之中,只是时间窗口的选择略显突然。”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表示,“由于每月25日一般是银行计息时点,因此选择这个时间点会便利银行结算;此外,年前加息有助于提前应对明年年初的通胀压力,有利于缩短政策时滞。”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央行选择此时加息不仅有助于缓解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当前物价绝对水平较高和社会通胀预期强烈并有强化和蔓延态势这一现状。此次距离上一次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即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有短短数日,也是央行在1个月之内连续3次动用货币政策工具,这主要还是针对当前经济发展态势作出的选择。”

  他进一步表示:“为了更好地抑制通胀,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并不充分,因为数量型工具主要还是起到对冲货币投放、在一定范围内收缩流动性的作用,而当物价水平明显高于存款水平时,可能会扭曲资源配置,加剧通胀预期,而这些是数量型工具没办法调节的,因此使用价格型工具十分必要。”

  “二度加息”剑指何方

  采访中,专家认为,此次加息主要是对明年年初可能加剧的通胀压力作出的前瞻性应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本报记者表示:“加息有助于应对价格上升压力,稳定通胀预期,给投资人和老百姓一个较为稳定的预期。从国内看,目前价格走势依旧处于上升通道中,加之即将迎来元旦和春节,节日期间需求旺盛将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且未来还面临物价体制改革,这些因素决定了物价上行压力在一段时间内不容忽视;从国际上看,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国际流动性充裕,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不小,这也会给国内农产品价格、油价带来不少影响。加息之举表明央行对通胀压力正在给予积极关注,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同时,加息将对解决‘负利率’问题产生重要作用,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郭田勇说:“加息也有助于为数量型工具的未来使用打开空间,增强管理当前流动性的有效性。随着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幅度的不断扩大,需求端萎缩已使央票发行陷入一定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央行对市场的流动性调控能力。只有在利率水平提升后,央票发行利率现状才有望缓解,从而增强其对市场的调节力。”

  此外,加息本身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非特意指向股市、楼市,但贷款利率的上升客观上会加大借贷买房的利息成本,也会增加开发商的资金使用成本。黄祥斌表示,此次调整后对购房影响较大的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已上调至6.4%。如果说上次对基准利率的调整幅度并不大,对市场的影响也更多是心理上的,那么这次加息后,两次加息累积产生的效应将逐渐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利率调整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这将有助于吸引资金流向长期存款。”赵锡军表示。

  对于加息是否会加剧热钱涌入这一问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由于美联储还将在一段时期维持低利率水平,加息之后,中美利差将继续扩大,会对热钱产生一定引导效应,但真正影响热钱流入的因素是汇率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利差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

  是否进入“加息周期”

  对于市场关注的“连续加息是否意味着进入加息周期”问题,郭田勇表示,这要看“周期”是个“长周期”还是“短周期”。如果以半年为周期,显然此次加息并不是加息的“终结”,预计明年上半年,在通胀压力依旧较大的情况下,还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至两次。而从一年甚至更长久的周期看,由于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还很强,我国还需要保证经济增长目标,因此,不能就此认为已经进入加息通道,这还有待对经济运行态势进行进一步观察。

  赵锡军表示:“这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稳健货币政策后首次加息,也是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开端,这意味着后续管理层可能还会有相关政策出台。但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具体工具的使用和节奏的选择还要依据形势发展来定。”

  “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很重要。”黄祥斌表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