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卓卿 北京报道
上榜理由
2010年10月份,私募大佬李旭利离开重阳投资震惊了整个投资界。
在公募基金界游走11年有余,又成为2009年公转私浪潮的代表人物,2010年的李旭利则因突然离职国内最大阳光私募公司——重阳投资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针对甚嚣尘上的调查传闻,官方并无明确表态。而无论结果如何,阳光私募基金界失去李旭利这样一位权重人物都必将成为此后常为人道的一段历史。
即便多年以后回望今年的投资界,李旭利谢幕重阳系都将成为不可不提的一段。
“事已至此,只能说是可惜了。”无论是熟识,还是浅交,事情发生在圈内颇有人缘的李旭利身上,大多数人都是扼腕叹息。
对于李旭利来说,他的私募之路走得跌宕起伏,而2010年的这个坎则过于悲剧。
闪光的黄金一代
李旭利,四川眉山人士。对于自己的身份底牌从来都不避讳:“我是正儿八经在农村长大的。”
1991年,天资聪颖的他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本科毕业的他于1995年又顺利考入素有中国金融界黄埔军校之称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正所谓高起点,当今基金界人数众多的从业精英,诸如莫泰山、李学文、郭树强、姜文涛、史博……他们都与李旭利同班,有些甚至是同一宿舍。
那个时候中国的基金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生毕业之后的李旭利毅然放弃进入央行的机会,直线南下进入尚在筹建之中的南方基金。
于是,他开始其在公募基金为期11年的长途跋涉。
从研究员、交易员做起,在南方基金,由于业务迅速发展,他很快升任基金经理助理,并在2000年成为南方基金旗下“天元基金”的基金经理。那一年,他年仅26岁,守着“天元基金”一干便是四年,在业内也被冠以“最长寿基金经理”。
在此期间,A股经历科技股泡沫的破裂,指数从2245点一度跌了近1000点,而他掌舵的南方基金却始终能够业绩稳定,逆市跑赢大盘。到2004年,刚刚跨入而立之年的李旭利,已成为南方基金这家当时全国最大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
2005年,李旭利做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由深圳转战上海,筹建“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并出任投资总监。在A股难得的大牛市中带领其团队稳扎稳打,以稳健作风获得好评。
外界常以李旭利与王亚伟为代表,将那一批基金经理称为公募基金的黄金一代。李旭利对此不以为然,他曾谦虚地戏谑道:“不是黄金一代,只是最早的一代。”
时至2009年6月,正当交银施罗德公司基金的管理资产规模进入国内前十名,竞争力逐渐上升时,李旭利再次出人意料地选择离开。
跌宕的私募之路
2009年7月,李旭利离开公募转投私募几乎是当年基金界最大的新闻。
他也看好蓬勃发展的私募行业,与其在人民大学的同系师兄、如今资本市场的大腕级人物裘国根合伙出资3000万元,创办“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裘国根担任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李旭利则出任首席投资官。
李旭利转投私募领域不能谓之低调,但也正是看中“裘李”这对搭档,在其后不久发行的重阳3期产品首发即达到了11.5亿的规模,震惊业内。
强强联合的重阳投资旗下产品表现也不俗,其管理的资金在45亿元左右,并一度被视为阳光私募的典范。2010年,原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莫泰山加盟重阳,更是让各界对新的重阳系充满期待。
这个时候李旭利却突然离场。
2010年10月22日,李旭利辞去在该公司的职务,正式离开重阳投资。正如一年之前其踏入私募界一样,他的离开则几乎成为2010年最大的新闻。在此之前没有人曾料想到,李旭利与牵手仅15个月的重阳投资缘分如此浅淡,也没有人曾料想到其从风光无限到仓促离场的私募之路是如此跌宕。
李旭利本人给外界的说法是“身体原因,想休息一段时间”。外界有关李旭利被监管层调查的消息则不绝于耳,版本众多,监管层方面则一直没有给出公开说法。
知情人士曾向本报记者透露,坊间传闻李旭利被证监会调查违规交易并非空穴来风:“2011年就要出台的《基金法》会将私募基金纳入管理体系,监管层实际上有意遏制愈演愈烈的由公转私的浪潮,其基金监管部正在调查一批公募转私募相关人士,李旭利或不幸牵扯其中。”
遗憾的投资人生
记者最近一次见到李旭利还是在2010年5月底。
彼时的李旭利还是神采飞扬,尽管当时因为重仓二级市场表现不佳的宝钢股份受到质疑。
“所谓的创业也并不是从头来过,主要是我们都还想做点事。”在谈及由公转私的初衷时,李旭利这样说。
他提到转做私募之后,对投资水准要求更高,也提到自己对重阳及整个私募行业寄予的厚望。“我们希望将来能够做成中国一流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可以直白地说,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按100亿来设定,如果按照这个来设定,意义就不是很大。”一直都以谦和形象示人的李旭利,谈及阳光私募的抱负时表情很是严肃。
李旭利在投资界的人缘颇好。有人说他风趣、率真;也有人说他是难得一见的“高智商、高情商”双高人士。在一次采访中,记者曾与其有如下的一段对话。
“觉得自己是高智商吗?”记者问。
“反正不觉得自己笨。”李旭利略带俏皮地回答。
“是不是理想主义?”记者问。
“不是,我是彻底的现实主义。”李旭利连想都没想。
“最理想状态是?”记者问。
“做一只猪。”李旭利又开了个玩笑。
其幽默坦诚至此,无怪乎谢幕后会惋惜一片。
名片
李旭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硕士。
11年公募基金从业经验。1998年至2005年任职于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6月14日至2007年7月3日担任交银施罗德稳健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其管理过的基金业绩、基金公司整体业绩都表现出色,被业内誉为智商和情商俱高的“双高”人士。
在公募基金业爬坡11年,李旭利以自上而下的投资理念著称,坚持在宏观研判的趋势下进行资产配置和行业选择,带领交银施罗德基金投研团队在2009年熊市中取得了出色的业绩。他还在A股市场的基金中赢得了“意见领袖”的称号:投资者随李旭利自上而下看市场,追着王亚伟自下而上找股票。
Q&A
Q=华夏理财
A=李旭利
Q:转作私募之后有何感受?
A:某些时候觉得自己更适合公募,以往追求相对收益,现在追求绝对收益,觉得压力更大一些。
Q:对工作要求很高吗?
A:我比较随性,在过程中努力,对结果却并不在意。
Q:工作之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A:工作之外也没有多少时间了,也就带带小孩。
(由于连日无法联系上李旭利,现整理2010年5月底的一次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