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易宪容:2011年信贷增长面临更多不确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0日 02:57  京华时报[ 微博 ]

  从近日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的表述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核心是要让2011年的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一是从2008年11月到2010年底的非常时期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到常态的货币政策;二是常态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2008年前十年所实行的货币政策。

  不过,国内央行的独立性与美联储不是一个概念,国内央行的独立性不足,由于政府、企业、银行及个人已经认识到最大程度利用现有银行体系的利益性,2011年货币政策转向效果如何是十分令人担心的。从历史上看,2009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策取向在文字上是十分明确的,但2009年上半年银行信贷就增长74000亿元,比1998年至2002年5年信贷增长总和还要高。这已不是“适度宽松”,而是“过度宽松”或“极度宽松”。2010年的情况也是如此,银行信贷增长看上去似乎比2009年有所减少,但实际上是因为商业银行把许多表内业务放在表外,实际信贷增长远大于公开数字。

  针对有关国内通货膨胀问题及资产价格飙升根源是“货币超发”的说法,央行上周末予以否认,称这几年没出现“货币超发”,这几年银行信贷快速增长是由于实体经济所需。实际情况却是:2008年9月金融危机以来,在短短的26个月的时间,国内新的信贷增长几乎与1998年-2007年十年总和相接近,国内货币增长岂能不多?流动性岂能不泛滥?

  在这里,用“货币超发”这个概念可能歧义较多。如果我们用“信用扩张合理边界”来分析,当前许多问题就容易解释了。任何一个经济体要让其健康发展,就得把信用扩张限定在合理边界内,否则就是“信用扩张过度”。在这里把“信用扩张过度”界定为信用货币膨胀速度快于实体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而任何信用扩张可以用于实体经济循环,也可以用于单纯的金融循环。当信用扩张用于实体经济的循环时,它可缓解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融资约束,促使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它也可能造成生产与消费的失衡,形成经济波动。当信用扩张只是单纯的金融循环时,它可能推高资产的价格,使得资产的价格脱离基础因素快速上升,从而给实体经济发出错误的信号,同时引起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导致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错位,最终引起宏观经济波动。一旦信用扩张过度,资产价格高得难以维系时,或整个社会价格全面上涨时,有可能使得金融体系变得非常脆弱。在这种情况下,一次小的外部冲击就可能造成严重的金融危机。从历史上大量的金融危机案例中,资产价格泡沫或通货膨胀都与信用扩张过度有关。各种金融危机往往就是信用扩张过度的结果。近几年来,国内信贷之所以增长过快就是这种信用过度扩张的结果。无论是采取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还是制度性的信贷扩张(如过度优惠的个人按揭贷款政策及住房预售制度),都是近几年来信贷过度扩张的因素。这几年房地产泡沫吹大就是这种信贷过度的扩张结果。既然央行不认可早几年曾出现过信贷扩张过度(实际上是信贷扩张极端过度),那么稳健货币政策的信贷增长速度可能仍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银行信贷收紧的概率不高(有可能会与2010年持平)。

  近几年,社会各界已认识到最大程度使用现有银行体系是获利的好途径,地方政府、企业、个人都千方百计从银行借钱,而且各商业银行也希望更多地把手中的钱贷出去(银行贷款规模越大其核心竞争力就越强),结果,信贷供求方都会千方百计来扩张信贷规模。

  虽然央行可通过价格工具(利率上升)及数量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收紧信贷规模,但要收紧到2008年9月前的稳健货币政策水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目前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与2008年9月前相差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每次利率上调0.25%,也得上调8次以上。在不少分析看来,2011年贷款利率上调8次几乎不可能。对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信贷规模收紧的方式,对国内几大国有银行来说,所起到作用十分有限,这些银行的可贷资金根本不短缺。加上明年的信贷增长可能会提到政治层面的博弈,这就会令2011年信贷增长增加更多的不确定。

  □特约评论员 易宪容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