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法人股大王刘益谦:看准了股权分置必然解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5日 01:10  第一财经日报

  彭洁云 刘姣敏

  灵敏的资本嗅觉和出众的冒险精神,推动刘益谦在2000年兴起的法人股拍卖市场上大肆收购,一头扎入被外界称为“中国股市的最后一座金矿”。根据粗略统计,新理益当时已一度持有15家上市公司累计约2.5亿股的法人股,先后进入10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刘益谦也因此得到了“法人股大王”的绰号。

  这位囤积法人股的大玩家,也见证了“股改”这一中国证券史的重大变革。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向《第一财经日报》回述了那段岁月。

  第一财经日报:当时怎么想到去买还不能上市流通的法人股呢?2000年的时候法人股应该还没有多少人在关注?

  刘益谦:不是说谁聪明,应该还是一种市场感觉。

  当时,中国的资本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从无到有发展了十年,瓶颈也越来越大。上市公司如果有股份没有流通,其本身就违背了作为公众公司的意愿。而当时是考虑到资本市场的承受力,而没有实施全流通。我们的资本市场注定将持续发展,非流通股份的解决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我的胆子就比较大一点,当时年纪也轻,冲动一点。

  日报:你当时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法人股?花了多少钱?

  刘益谦:有协议转让也有拍卖。

  大概花了几个亿吧。

  日报:锁定这么多钱风险还是蛮大的,当时会不会有预期,锁定多少年会解禁?

  刘益谦:没有预期。

  整个市场都知道,法人股的问题早晚要解决。但为什么大家都不敢要,甚至不想要?因为不知道哪一天能变现。这个不确定因素远远大于它的价值。而我的出发点比较清楚,感觉这里面有空间可以赚钱。但我也不知道五年就解决了,要是知道,就把房子卖了全买法人股。谁知道?而且那时候铺天盖地的都是法人股,多得不得了。

  日报:2002年之后市场出现一波法人股买卖的高潮,后来被叫停,当时情况如何?

  刘益谦:那时候就是几个月的炒作,后来就被叫停了。在市场经济中资本的流动是必然的,但因为内地资本市场前期先天不足,造成了能流动不流通,最后形成了一个场外市场——协议转让。而协议转让又不受监管部门监管、上市公司的监督,脱离了这个范围,可能会引起整个市场的动荡。如果延续下去,就变成了另一个交易所,散乱的民间交易。

  在这个时候,主管部门就提出来协议转让和法人股拍卖全部停止,不给你过户就不能转让,除了司法部门裁定的、判决的以外,其他的都不允许。现在回头来看,叫停也说明要开始处理这个问题了。的确是这样,过了两三年,就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