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医改剥离公立医院特需医疗 调整医疗资源布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4日 09:10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博 ]

  本报记者 李芃 上海报道

  因加剧优质医疗资源紧张而引人诟病的特需病床,将在上海新医改中被剥离出公立医院。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市医院管理学术会议上,上海市分管副市长沈晓明透露,这部分内容目前已经写入上海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方案将于年前向社会公示。这显示出,对于医改关键和难点的公立医院改革,上海已有较为完整的谋划。

  上海医改方案由上海市社科院和复旦—交大两个版本的初稿综合而成。看过方案的专家称,“这套方案基于国家要求,又高于国家要求。”记者另获悉,此前已付诸实施的全市医疗资源布局调整和纵向整合以及培养住院医师进入家庭等,都被新医改方案吸收固定下来。

  剥离特需病房

  国家五部委发布的医改方案中,提出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上限为10%。此次上海的做法将更为彻底:剥离特需病房,把公立医院的床位资源还给公众。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的三级大医院普遍设有特需医疗中心,同时有关科室也提供标准不一的特需病房,称为“楼层特需”。一般而言,各院的特需中心床位数都符合国家新医改的有关规定,但楼层特需大量存在且难以统计。此外,干部病房和外宾病房也普遍对外开放。业内人士估计,实际的特需床位数远远超过了10%的上限。

  特需医疗服务价格采取地方备案制,由各公立医院自行确定。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08年末完成的《上海当前高层次医疗服务的市场容量预测》显示:上海全市医疗机构特需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平均为4.27%。

  剥离特需病床将直接减少医院的业务收入。“有三年时间作为过渡。”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一位负责人13日对本报表示,申康自2007年开始院长考核时,就淡化了医院的经营业绩,在全部5方面共23个基本指标和8个修正指标中,资产运营的权重仅为6%。

  沈晓明透露,上海市政府已经为新医改方案配套了一笔资金,对公立医院的补偿“一定会比较到位”。他表示,上海未来公立医院的考核不再比经济效益,也不再比床位数字,而是看谁能够用低廉的价格完成医疗服务的任务,“公立医院要比谁更为百姓省钱。”

  根据方案,特需病房所承载的高端医疗服务将集中到分别位于浦东新区和闵行区的两大国际医学园区内。据介绍,依托华山医院而建的上海首家公立涉外医院“上海国际医院”已于今年上半年在浦东新区开张。

  记者调查发现,上海国际医院配备的全部是华山医院教授级别的专家,门诊采用预约制,手术和住院需求也会优先考虑——显然,这家特需医院目前还在占用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改革后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尚不明朗,新方案也没有提及特需病床和原公立医院之间的产权关系如何处置。

  资源整合优化

  2008年底,上海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轮医疗资源布局调整,浦东、闵行、南汇、宝山、嘉定5个区分别引入5家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崇明、青浦、奉贤3个区县的中心医院评审通过后提升等级为三级医院。

  “布局调整是第一步,关键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关注上海医改的专家如此解读。

  新方案证实了这种判断,明确将试点建立以区域为单位覆盖全市的医疗联合体。医疗联合体以区域为基础,纵向整合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资源,通过医保预付、学科人员的纵向整合,全面提升区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强化双向转诊制度。

  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的人士告诉记者,“1+2+3”的设想其实好几年前就开始提了,因争议很多而一直被搁置。最大的难点在于三级医院与一、二级医院的体制差别。目前上海的一、二级医院都隶属于各区县,由区级财政负责投入;而三级医院则比较复杂,既包括上海市卫生局所属的市级三甲,也包括部属医院,还有高校的附属医院和部队医院,如果成立联合体,利益的补偿机制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上海仁济医疗集团总裁郭跃建议,对于三级医院承担的医护人员培训、公共卫生服务等,可以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给予补偿,但双向转诊带来的业务量增减却难以计算。

  上海最终拿出的对策是医保基金的总额预付制。居民与医疗联合体实行“软签约”,市医保根据协议数量划拨医保资金。目前试点已经在卢湾、崇明进行,医改方案确定后将在全市试点。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