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戴海飞:住蛋屋对抗高房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1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高文婧

  “在北京住多久我不知道,三两年?或者更久。能做喜欢的事情就行。”戴海飞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

  在很多人选择“逃离北上广”的时候,今年建筑专业毕业的戴海飞来到了北京。面对着“我爹娘工作二三百年才能买套房子的”北京高房价和高房租,他在老家湖南邵阳制成一个蛋形的房子,运到北京,置于自己工作的公司楼下,下班,就回蛋屋睡觉。

  这个北京城下颇有创意的“蛋”吸引了无数的目光,戴海飞本人也一下子在年末红了起来。

  刚开始,戴海飞曾饱尝租房之苦:“我实习的时候住在一个六七平方米的房子里,是用木板隔开的,隔音很差。而且我实在不想把收入的一大块交给房东。”于是,戴海飞想建属于自己的房子。据说,这个设想源于戴海飞就职的公司标准营造设计事务所在一次展览上的创意“城市下的蛋”——主动地选择“漂”的生活方式。

  于是,戴海飞在来北京之前,带领十来个学弟学妹,用了一个半月建成蛋屋。蛋屋整体以钢筋和竹条为架构,用泡沫夹层隔热防水,外层是装了土的无纺布袋,布袋中还长出根根青草,外壁上镶有一块太阳能板,用蓄电池蓄电可以用上几天。屋内床、桌一应俱全。还有用竹条编成灯罩的灯和用打气筒泵水的洗脸盆。屋内用电均由太阳能提供,太阳能蓄电池充一次电可以用几天的时间。蛋屋的底部装有轮子,可以随时移动。

  “洗澡就去游泳馆,还能运动。”戴海飞告诉记者,“住蛋屋省了1000元左右的房租,虽然我还是个‘月光’,但是我周末可以和朋友出去玩,感觉挺自由的。”

  戴海飞的老板张轲告诉记者:“当大多数住在公寓里的人同情他的时候,其实住在公寓里的人可能更应该被同情。他月薪4000多元,不用交房租,他可支配的钱比一些住在公寓里的人多。钱一旦被房子固定起来就没有了多少自由。”

  张轲也是最早开始蛋屋创意设计的人,他觉得城市里“漂”的人越来越多,房子给人以心理压迫,如果能更有创意、更主动解决问题会更好。

  和蛋屋一样,今年因为高房价而触动人神经的事至少还有两件。

  今年上半年,北京唐家岭的“蚁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名叫黄日新的78岁老人被此触动。他针对“蚁族”造出了“胶囊公寓”。“胶囊公寓”每个房间长2.4米、宽0.72米,只能容下一个人居住。胶囊公寓配备了网线和电视,一个人在里面也可以站、可以坐、可以躺。

  黄日新老人打算向“80后”毕业生推广这种房屋,因为最大限度地压缩了空间,最重要的是这种房子的月租可以缩减到200元到250元一个月。

  而几年前提出合作建房的于凌罡,今年自爆说准备住进养老院。在37岁的于凌罡看来这是节省了80多万元。他在北京西六环内选择了一家养老院,开车到公主坟只有19公里。

  于凌罡打算一次性付清四十年的房租(16万元),好能安心地住在那里。“同样的商品房要上百万,不就是多张房产证吗?能省80多万。”于凌罡在博客中写道。

  对于于凌罡来说不买房是个自由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刚毕业“漂”在北京的“蚁族”来讲,不买房只有一个原因——买不起。面对高房价和高房租,用私人空间来换取较低的生活成本是一个令人有点酸楚的智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