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涌
“省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12月7日,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卫东对本报记者说。
他所说的,是到2020年,陕西省计划从陕南地区和白于山区分别搬迁240万人和39.2万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恶劣地区群众的居住安全和生存发展问题。
近期《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11—2015年)》已经获得陕西省政府的原则通过,在进行部分调整和修改以后将正式对外公布。
陕西省正在酝酿一场规模超过三峡移民的移民搬迁计划。这一有些悲壮色彩的举动,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走!告别灾害和贫困
整个移民搬迁安置行动将从2011年起正式启动。
搬迁所涉及的地区是陕南地区的汉中、安康和商洛3市共28个县,搬迁居民240万;还有陕北白于山区的约1.9平方公里,搬迁居民39.2万。
陕南的搬迁主要源于该地多发的自然灾害,这也是陕西代省长赵正永在常务会议上所特别指出的。
据统计,自今年进入汛期以来,陕西省一共发生1009起地质灾害,发生地质灾害的频次是去年的10倍。陕南地区由于受汶川地震影响和今年上半年遭遇的普遍干旱,造成山体松动、岩石破碎。今年在7月中旬以后的强降雨诱发下,发生地质灾害的频次尤其高。
根据规划,陕南地区搬迁对象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同时,离公路超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等偏远村庄也在搬迁之列。
据统计,此次搬迁的总人数超过陕南三市总人口数的1/4,搬迁建筑面积达1.03423亿平方米。
搬迁所涉及的陕北白于山区则主要是源于贫困,而造成白于山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缺水。
白于山区是陕西三大贫困地区之一,地跨榆林和延安两市。农业总人口80.2万人,其中榆林市60.2万人,延安市20万人。白于山阻挡南来温热气流造成该地区干旱缺雨,而且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盐碱等矿物而造成苦涩,以致长期饮水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陕西省解决白于山区饮水困难的努力由来已久,但至2008年,该地区仍有超过20万人饮水困难。
据了解,此次搬迁将按照整村组搬迁、相对集中安置的方式进行,并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到县城以上的城市购房居住,转换农民身份。而其他居民将在县城和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安置,陕西省将会给予搬迁补贴。相应的公路、饮水照明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随搬迁一并建设。
安置资金何来?
移民搬迁,安置和资金是两个最让人关注的问题。
此次移民搬迁的重头是陕南地质灾害地区的搬迁,但以躲避地质灾害为目的的搬迁安置起来却并不容易。
据统计,陕西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9%。在全省23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易发点分布达到了9300多个,其中包括55个威胁到10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点。
陕南地区又尤为严重。以安康市为例,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到了全市面积的60%以上。
在解决移民搬迁安置的问题方面,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推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集中安置、城镇布局、配套设施和土地利用等问题。
不过,一旦涉及城镇,还将牵扯到农民的户籍问题。“省里确定了107个重点镇,它们有可能在移民安置当中发挥比较大的作用。”郭卫东说。
这107个重点镇是陕西省按照《陕西省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确定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是作为未来3到5年陕西省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重点镇在户籍改革方面,将取消 “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方式,按照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统称“居民户口”。
如此庞大的移民搬迁规模,对资金的需求也同样庞大。
据此前新华社披露的消息显示,针对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从2011年开始,陕西省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市县安排2亿元用于移民搬迁。
按照此番原则通过的搬迁规划,此次移民搬迁的资金将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列入预算。而针对这笔资金如何进行筹措,陕西省也显得十分谨慎。
“省常务会议针对规划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们正在根据这些意见对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陕西省扶贫办的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不过不会需要太久,规划应该很快就可以出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