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1月CPI下周一见分晓 本周又临加息敏感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7日 13:13  新闻晚报

  11月CPI下周一见分晓,业内达成创新高共识本周又临加息“敏感期”

  记者 崔烨

  晚报讯 下周一,国家统计局将公布11月CPI等经济数据,不少市场人士预期11月将见年内CPI涨幅高点。本周的下半周又是一个加息政策敏感期。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11月CPI涨幅将达4.8%左右。这一变化已完全背离CPI的正常季节波动规律,呈现出食品和非食品同涨态势。预计明年上半年甚至全年,CPI都可能持续高企。面对持续向上的CPI,需要以加息来表明监管层坚定的反通胀决心。

  从信贷市场看,最新市场消息传出,截至11月末,全年新增信贷的总额已经超过7.5万亿元。由于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的货币政策定调为“稳健”,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明年信贷投放的额度在6.5万亿到7万亿元左右。但是随着信托等业务的进一步规范化,表外业务有望在明年受到严格的控制,因此明年的信贷投放目标有望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东亚银行财富管理中心指出,不仅仅是中国,新兴市场政策制定者们已毫无例外地开始构建屏障,调整宏观监管政策以放缓资本流入,避免酿成国内资产泡沫。

  货币委员会专家的预测也印证了明年信贷增量将回归稳健。昨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表示,预计明年新增信贷7.1万亿元。明年的贷款增速将回归常态,信贷目标的增长率大约在15%左右。他认为中国经济可能难以保持前几年的增长势头,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是趋紧的货币政策。 ”

  有银行业人士担心,随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预期增强,银行会赶在政策调控前提早放贷,明年1月贷款或出现井喷。新增贷款坚守意味着包括开发贷在内的贷款成本将增高。

  来自外资机构的调研显示,整个新兴市场都在备战抵御“通胀”。“决策者们最希望波动减少并抑制住资产价格上涨的市场是房地产、外汇和债券市场,比如香港政府近期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政策。由于香港货币盯住日益疲软的美元、而经济与中国内地挂钩,这表明其资产通胀将不会减退。”东亚银行分析师指出,大多数研究发现,一个经济体的资本流入额很少会在资本管制实施后有显著下降,这说明资本流向可能从资本管制重点转向股市。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