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婷婷
“房地产调控政策始终没有松动迹象,银行一方面害怕触到政策红线,另一方面也确实看不准房价的方向。所以现在,除非是大型、知名、顶尖房地产开发商,否则银行对开发贷普遍谨慎。”一银行业人士称。
但即使被纳入顶尖房企名单的开发商也多需要通过银团贷款模式从银行获得信贷。上述人士指出,大中型银行会主动联系信贷规模相对宽松的小银行组成银团,一方面缓解其紧张的信贷额度,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这种腾挪,降低房地产行业信贷的集中度,在同业间分散风险。
可贷房企再“缩水”
然而,这样一份可贷房企名单仍在进一步缩小。日前,监管部门通过文件形式为各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份主业含房地产的央企名单,而其他非主业房地产央企原则上被排除在银行可提供新增开发贷的行列之外。
据了解,此次上榜的16家央企包括: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已整体并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华侨城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另有四家境外企业,分别是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此前,《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中要求,严禁非房地产主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参与商业性土地开发和房地产经营业务。并要求国有资产和金融监管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商业银行也应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开发贷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
一再收紧
自从本轮房地产调控启动,有关“开发贷收紧”的消息便不时出现,今年二、三季度分别传出四大行叫停开发贷的消息。但实际上,由于此前基数较大,房地产信贷的规模并未减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部分达10443亿元,增长26.3%。8、9、10三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贷款分别为921.22亿元、938.33亿元和1044.72亿元,环比呈现上升态势。
监管层对开发贷的预警持续进行,措施先后出台。在政府相关部门曝光囤地、捂盘惜售、“四证”不全、项目资本金不足房企的同时,监管方面要求银行停止对这些企业的新增贷款,并积极保全已发放贷款。随后开始围堵房地产信托为不合规房企提供融资的渠道。
今年三季度,在对60家大型房企调研后,大型房企集团“多头授信”、“内部关联结构复杂”、“负债过高”等问题浮出水面。监管部门的目光开始瞄向大型房企。
监管部门随即要求银行业,实行集团并表授信管理,集团及各成员企业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在建工程的五成;大额集中度风险评估应涵盖银行持有的房地产公司短期、中期票据以及其他形式的各类授信;核实项目资本金的真实来源,防止企业通过关联交易抽逃资本或以债务性资金充当资本金。
作用有限?
从之前的“黑名单”到现在的“红名单”,调控政策未出现任何松动迹象。对此,一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政策动向表明了监管层对大型房企风险的高度关注,也说明他们有意图通过信贷杠杆进一步推动央企从房地产业务中退出,以此为房价调控提供更多的下行空间。
“但对央企来说,作用或许比较有限。”他表示,在大客户的激烈争抢中,各商业银行提供给央企的授信额度相当充分,而这种授信在央企内的各个关联企业中倒手几次,便很难看清贷款的实际用途。“银行为盈利考虑,也不会过于计较,这都考验着政策的执行力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