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童彤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上月推出的《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本月2日,北京市从保障农产品供给、降低流通成本、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监管等方面出台十二项措施,旨在稳定物价。
据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对上周北京市场农产品价格行情监测显示,京城总体农副产品价格趋稳,其中蔬菜价格持续回落态势,主要蔬菜品种上市量稳定。
面对京城的物价整体回落,批发、零售及市民反应如何,记者进行了多方了解。
批发:价格回落
大白菜4毛/斤、土豆8毛/斤、尖椒9毛/斤、菠菜6毛/斤……
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在对百姓日常食用蔬菜价进行了解后发现:截至本月5日,市场多类蔬菜价格较上月初同比降幅近两成,其中个别叶菜价格降幅明显。
新发地市场负责人张玉玺对本报记者分析,“国十六条”发布后,要求对部分农产品运输免收过路费的做法极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加之市场供应充足,近期蔬菜批发价格出现普降。
“‘京十二条’再次加强了北京本地市场的保供。”张玉玺说,农产品终端销售加强从田间农户直接收菜的做法,为降低蔬菜等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做出了较大贡献。
尽管批发价格出现下降趋势,但市场多位商户告诉本报记者,今年蔬菜价格较去年还是出现不小上涨,按照惯例,年底价格还会出现上浮。
零售:价格不一
批发市场的菜品价格出现整体回落,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零售环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菜市场后发现,同样品种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零售货架,价格却不同。
以大白菜为例,作为冬日百姓餐桌常用菜品,今年价格较去年出现了“翻跟头”的表现。经过回落的当前白菜批发价为4毛/斤,到普通菜市场身价就涨至7毛/斤,再到超市货架上标注“特价”的价签显示0.98元/斤。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白菜销售平均价格只有6毛/斤。
同样上演“身价暴涨”的还有土豆,而且暴涨程度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批发价在8毛/斤的土豆到菜市场上涨到2元—3元/斤,部分超市土豆的价格却不到2元钱/斤。
“农产品减产是主要原因,加之人工成本、进场费上涨等因素都加大了农产品销售环节的成本,这些最终还是会在价格上体现出来。”某超市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超市和菜市场的销售成本不同,同样菜品的价格出现悬殊也属正常,但由于超市也正加强田间直供菜品,价格也并非全都高于普通菜市场。
百姓为何还喊贵?
面对当前的物价,家住东城区东四十条的北京一崔姓市民对本报记者说出了其切身感受:尽管菜价稳中有降,但是较之以往,生活成本还是增加了。
“米、面、油、菜都在涨,生活成本比去年高了不少。”她抱怨道,作为家庭生活必需品,每天的开销得多花5块多,一年下来可是不少钱呢,关键是收入还没这涨得快啊。
措施不断,为何百姓还喊贵? “因为减产,今年蔬菜水果价格都在上涨。”这是记者从新发地众多商户口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菜市场的商家也在同样抱怨:批发价上涨,零售就得上涨;百姓无奈,菜价涨到何时是个头?
考虑运输、人员、店面租金等销售成本,菜品从批发到零售环节出现价格上涨可以理解,但是所增加的价格部分是否与真实成本相对应,值得商榷。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主要产品的真实成本不明晰。他说:“加强对成本的监管,信息对称透明有助于市场价格趋于合理。”
张玉玺强调,由于京城菜品多靠“外援”,出现供给缺口时,价格上涨是必然的。他认为:“加强本地市场供应,提升供应能力才是稳定物价的根本手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