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油荒,我们如何应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3日 14:54  中国石油石化

  在油荒面前,两大石油集团积极组织生产和进口柴油投放市场,政府也提出要保障供应的号召。不过,要避免油荒的复发,根源还在于我国的能源管理体制。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每一次“油荒”来袭后,我们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然而油品供需平衡仍旧如此脆弱,只要任何一个因素风吹草动,就会再次爆发。似乎,这是一个没有彻底解决之办法的谜团。

  在这场如台风般席卷全国的“油荒”来临时,石油企业、国家都在做什么,都做了哪些努力?短期采取的这些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对于频繁发作的油荒,解决的根基究竟在哪里?

  企业之策

  这场突然发作的油荒,其严峻形势,让两大石油集团坐不住了。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朱和认为:“两大石油集团针对市场需求的突变,反应很及时。他们主动增加柴油产量,甚至从国际市场进口柴油投放市场,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供应。”

  中国石化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针对愈演愈烈的“柴油荒”,中国石化宣布了旗下主要炼厂的增产计划。如燕山石化每月将增加5万吨柴油能力,镇海炼化每月增加1万吨柴油供应,茂名石化全月增产6万吨柴油,广东石化将每月增产3万吨柴油。

  中国石化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中国石化所有炼油装置都在满负荷运行,11月炼油装置负荷率将达100.6%。此外,中国石化还通过控制下游化工装置负荷,顶出乙烯原料柴油组分,增加柴油生产。”

  同时,为鼓励增产柴油,中石化对超计划生产的柴油在集团内部进行奖励,控制煤油生产不超计划,以保证生产不低于4万吨的低凝点柴油。

  中石化还表示要深入挖潜,努力增加柴油供应。比如在保证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求企业将成品和半成品库存尽力控制在历史低位,到10月中旬已通过挖库增加柴油配置10万吨。对重点地区的炼厂不安排装置检修,推迟高桥、广州等重点地区炼厂检修安排,以全力做好市场资源保障。

  面对当前的形势,中石油也火速行动起来。

  中国石油紧急出台相关措施,全力组织炼化企业开足马力,加大产量。原定于11月检修的兰州石化将检修时间推迟到年底,增加加工量10万吨;广西石化继续挖潜,加工量增加10万吨;新投产的庆阳石化把加工量从每月20万吨提高到25万吨。在增加加工量的同时,各企业调整生产工艺提高柴油产量。

  为了鼓励炼化企业增产柴油,中石油还把内部柴油出厂价格提高170元/吨,但市场销售价格不做调整,通过经济杠杆激励炼化企业增加柴油产量。

  中石油原油日加工量11月初达到4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后,近一段将继续维持这一水准;11月日均生产柴油将达到16.8万吨,预计全月较10月增加30万吨供应量。

  中国石油全力提高管输能力,东北销售公司和西北销售公司积极协调炼厂和销售公司,通过西部管道、兰成渝管道和兰郑长管道输送资源60万吨,满足华中及川渝地区需求;东南沿海柴油资源投放量11月将比10月有较大幅度增加;紧急协调铁道部,保障东北进关铁路发运,华北地区及山东的柴油供应量也将增加。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世祥表示,两大公司近期将向市场新增100万吨的柴油供给。他预计,1个月后,中石化的柴油库存应该能达到正常水平,12月底柴油紧张的局面就会结束。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石化的预计过于乐观,年底企业用电、煤炭运输用柴油需求还将增长,油荒缓解有可能,结束还看不到迹象。

  政府之手

  面对这场柴油荒,国务院也忍不住出手了。

  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能源方面特别提出了三点要求:确保敞开供应柴油;组织好煤炭生产供应;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针对当前国内部分地区柴油偏紧的形势,会议特别要求两大巨头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

  而国税总局11月公开的一份《关于对成品油生产企业生产自用油免征消费税的通知》同样给人产生对“紧急救火”的联想。根据《通知》,2009年1月1日起,对成品油生产企业在生产成品油过程中作为燃料、动力及原料消耗掉的自产成品油免征消费税。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消息称,9-11月份两大石油集团已开始从成品油国家战略储备库内紧急抽调资源供应市场。但中石化一位内部人士对此表示,这是国家战略储备库正常的库存油轮换。

  对于政府的作为,林伯强认为,政府应该做以下几点反思:一是拉闸限电并不是最好的举措,应采取更好的措施促进节能减排;二是此次做法表明,今后促进节能减排会是非常强力的手段,企业要做好足够准备应对,而不能用限电这种简单手段处理,要分步做好减排,因为“十二五”时期企业、地方政府会面临更大的减排任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也表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现完全市场化。同时,在今后出台很多政策时,要全方位考虑多个目标,而不能简单追求单一目标。”

  而关于油荒的爆发,东方油气网首席分析师钟健认为,解决“油荒”困局,已不能仅仅是应急性的提高两大主营公司的产量,政府更应该从塑造更合理的市场环境以及修正现行调价机入手,以接近问题的核心层面。从塑造市场环境上入手建立有关规则,才能及时发现供求变化中的问题,并从多渠道合力缓解阶段性的失衡,以避免阶段性供求失衡对经济造成的冲击。

  钟健分析,首先政府应建立“成品油市场供需关系预警体系”,根据供需变化中出现的异常状况相应启动有关办法,如在今年7、8、9月主营库存己下降至合理水平以下时,政府除要求加大炼量、减缓检修以外,还应及时启动诸如为地炼提高原油配额或鼓励地炼进口原油的措施,以及阶段性降低进口门槛的“成品油应急进口办法”。其次,还可以通过缩短现有调价机制中调价最小间隔期的措施,及时释放市场中的调价预期,减弱经营者“赌涨价”的动机,使“过度预期”下产生的“过度投机”行为降下温来。

  的确,诸多石油产品研究机构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成品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为解决我国油品市场出现的供应紧张问题,除了油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大生产力度、增加供应外,相关部门也应当考虑完善资源供应途径,建立更多的资源来源渠道,而不能仅仅依靠国内有限的几家石油企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认为,进一步理顺能源价格,转变低效的能源消费模式,同时加强市场监测预警,提高商业应急储备和应急能力,方能从根本上遏制能源供应之“荒”。

  至于政府具体应该如何行动,邓郁松则表示了其建议:“定价机制对柴油供需的调控作用显著,避免柴油荒应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可考虑实行实时定价机制,即政府根据每天经济运行情况,公布柴油最高限价,这样有利于通过价格及时调控供需。”

  通盘考虑

  在发达国家,通常靠国际市场来解决柴油供需矛盾,一旦国内供应不足,会加大从国外进口的力度。而在我国,由于成品油市场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因此以进口来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这条路就不大好走。除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用进口柴油的办法补国内的不足。

  钟健表示:“问题在于,当前的汽柴油进口采用的是许可证制度,对两大集团而言,由于倾向于通过自己的炼厂提供资源,不到迫不得已不会积极进口;而对非国有进口商来说,从事成品油进口却有一系列的门槛:如商务部的配额限制(其中,主要是燃料油配额而几乎无汽柴油)、需要与石油央企所属的进口代理商签约、需要进口商具备规模不小的经营能力等。”

  钟健认为,如果能用进口增加国内资源,从到货周期上看,不过是1-2周的事,国内资源偏紧的局面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便能缓解。

  “当前的进口时机也非常有利。以近日新加坡柴油离岸价计,每吨油进口完税不过7200元,比国内规定零售平均价7450元低250余元;比当前实际批发价8100元更是低了900元。”钟健进一步表示。

  多次“油荒”已表明,由于对非国有进口商的限制,从而不能有效利用国际资源调剂国内“油荒”。如果,进一步考虑到今后经济社会中的不确定性,仍然有可能形成阶段性的供需失衡,那么,及时利用国外资源平衡国内市场将是很有必要的。为此,钟健建议道:“政府是应该到了修改原有的成品油进口配额制度的时刻了。”

  钟健还建议:“此时,需要做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出现“油荒”的非常时期时,或降低进口原油的门槛,鼓励地炼积极进口原油;或提高地炼原油配置资源,让地炼因没有原料而闲置的产能运转起来,为嗷嗷待哺的油品市场及时做出页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