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宪法中明确规定,土地资源归全体人民所有,但是“正如不可能知道水中的鱼是否喝水一样,我们也不可能发现政府是否在偷偷攫取人民的钱财。”
为什么地方政府热衷于将房地产作为解决地方财政的“摇钱树”?答案十分简单明了,地方政府不是“不差钱”,而是“就差钱”。那么,为什么缺钱呢?这其中就关系到现行的财税体制和官员的考核机制方面。
“房奴之歌”折射的乱象(三) 赵刚专栏
尽管宪法中明确规定,土地资源归全体人民所有,但是“正如不可能知道水中的鱼是否喝水一样,我们也不可能发现政府是否在偷偷攫取人民的钱财。”广东省政协常委、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原行长戴达年在广东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揭露:目前房地产泡沫的出现,是因为“老百姓买不起房谁都不管,政府要把政绩工程搞起来,把体育场馆搞起来,把市政道路搞起来,但哪里来钱?主要靠土地出让金。”广东省政协委员马鼎盛在发言中也指出:楼价的飞涨脱离了市场,百姓一个月的收入都买不到一块砖头,现在全国都存在泡沫化,追求“保八”变成坑害老百姓的“砖头游戏”,这是中国最大的危机。由此,各种舆论纷纷喊打,开始把矛头从房地产商转而对准地方政府,认为地方官员的无良和失职是房价的主要推手。
不过,地方政府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房地产下滑,必然造成财政饥渴症,加之金融危机影响,致使出口下降、内需乏力,形势逼迫地方政府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想方设法刺激房地产市场。据媒体披露,各路诸侯各显神通,有给公务员摊派房产推销任务的;有应允给买房者参加高考子女加分的。像南京、苏州、常州等地政府干脆直接披挂上阵,与房地产商一起吆喝卖房,并由政府为买房者提供货币补贴。上海、南京、西安、重庆、杭州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拯救楼市政策。这些地方政府均以减税、推行货币补贴及降低准入门槛等一系列积极的利好政策,刺激楼市。针对地方政府频频出台的救市行动,中央采取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认”态度。
随之而来的是中央政府亲自操刀开始“拯救”楼市。2008年9月15日,央行拉开适度宽松金融环境的序幕,在100天之内连续五次降息,并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10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央行推出刺激楼市一揽子新政策,旨在为低迷的楼市注入暖意。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央行决定,10月27日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同时,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2008年11月,减契税免印花税以及4万亿扩大内需计划等一系列刺激住房消费新政出台。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开始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实行暂定一年的减免政策。其中,将现行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改为超过2年(含2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将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不足2年转让的,由按其转让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改为按其转让收入减去购买住房原价的差额征收营业税。
刺激楼市的政策直接产生了两个结果:其一,缓解地产商的资金压力。2009年3月,广东省出台“粤十五条”,规定“土地出让款可延长2年缴纳”,此举立见成效,一周之后广州、深圳有六成左右的主流在售楼盘出现程度不同的涨价。2009年5月底国务院宣布,将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投资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35%调低至20%,这对开发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大大缓解了他们的资金压力,有了囤房涨价的底气。其二,对购买二套房的购房者起到鼓励作用。从2007年9月到今年4月,二套房贷政策经历了管─放─管的循环。2007年9月,政府出台二套房贷首付四成、利率1.1倍的政策,限制炒家入市;但从2008年12月开始,这一政策开始松动,不少银行对于二套房基本都是二成首付,7折优惠贷款利率。加之2008年10月之后100天内连续5次降息,为炒房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则在过度宽松的优惠政策下,突飞猛进,2009年上半年新增4661.76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50%。国家银行监管机构对银行这种“违规操作”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待全国一、二线城市房价直线蹿升后,银监会于2009年6月底发文,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执行房地产二套房政策,不得自行解释二套房认定标准。深圳上海等地全部再度恢复执行“二套房四成首付、1.1倍利率”的标准。但房屋价格上涨已成燎原之势,绝非一纸红头文件就能控制住。
以北京楼市为例,全国“两会”前,北京楼市销售暂时进入淡季,开发商和购房者都处于观望。开发商的观望主要是担心“两会”后,政府会出台调控政策,不敢贸然开盘销售;购房者的观望则是认为房价已经出现阶段性泡沫,短期内难以快速上涨。出乎意料的是,“两会”刚一结束,北京大量土地入市,开发商的热捧使得土地价格快速升温,北京一天出现三个地王。
3月27日,太阳公园项目开盘,尽管均价已达3.8万元/平方米,但仍挡不住购房者的热情。东部五环外甚至六环外的通州区域,价格已经飙升至2万元/平方米至3万元/平方米,如世纪星城已经达到2.5万元/平方米;甚至西部的门头沟房区的房价也向2万元迈进,西贸中心预计开盘均价达1.8万元以上;一向价格偏低的南部大兴区不甘示弱,五环外的领海浅水湾价格已突破了2万元/平方米;北部五环外的中国铁建国际城,一开盘均价就达2.2万元/平方米。曾有房屋中介机构算了一笔账,如果在京首次置业要买一套总价200万元的房子,需要60万元首付,若按揭以20年计,每月月供高达8602元。按照合理的月供应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不超过50%的标准来看,如果在北京五环周边买房,月收入必须要在16000元以上。
尽管楼价如此不合情理,可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显示的数据,3月份北京共成交期房商品住宅8642套,除去保障性住房,实际成交的期房商品住房的套数为7031套,环比2月,实际成交的期房商品住房成交套数上涨了75.2%。
为遏制楼价虚高,今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差别化信贷、税收和土地政策的“国四条”;三天后,国办又发出《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10号文件),在此重拳打击下(二套房首付最低五成、高价房地区三套房停贷、无一年纳税证明的非本地人禁止发放贷款等),4月22日,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公布数据显示,自10号文件下发当天,北京市场成交量明显出现下滑势头,二手房市场交易相比4月15日“末班车”的高峰,当周下跌达54%。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的干预和银行的宽松信贷政策是房地产火爆的主要原因。有资料表明,2009年前5个月,中国各银行的信用贷款,仅50%的比例用在实体经济之上,约有30%左右可能投入房地产市场,但也有学者估算,认为中央政府救市的4万亿人民币当中有超过2万亿流向了楼市。
如果顺着这样思路进行分析,便会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说地方政府是推动地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那么为什么地方政府热衷于将房地产作为解决地方财政的“摇钱树”?答案十分简单明了,地方政府不是“不差钱”,而是“就差钱”。那么,为什么缺钱呢?这其中就关系到现行的财税体制和官员的考核机制方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