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易安
有学者称,明年可能以GDP增速与CPI上涨之和确定M2增速,不再“加点”3~4个百分点
通胀压力居高不下,货币超发是否为主因备受争议。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市场展开广泛讨论,在CPI将继续上行的2011年,全年新增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增速将何去何从。
有学者表示:“今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有可能就是按照GDP 9%左右加上CPI 4%左右,也就是13%的水平作为目标增速。”照此计算,这一水平将比近年来17%的目标增速下降4个百分点。
目前多数机构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将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随之而来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也将比今年有所下降。
M2目标增速将大幅下降?
2008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造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
事实上,2009年M2增速达到27.7%的高位,2010年已近年底,目前来看M2增速也将超过18%。不过这一局面在明年很可能将无法重现: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经明确表示,将引导货币信贷条件从反危机时期回归常态水平。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近日表示,中国货币过多是不争的事实。她认为,货币政策要回归稳健,按照最简单明了的货币供应控制方法,应使得M2等于GDP的增量加CPI控制增量,放大1~2个百分点。
“货币供应量超过GDP和物价增速过多的话,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吴晓灵指出。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学界一般按照GDP+GDP缩减指数,再加上金融深化因素的影响来计算M2的增速。”
根据央行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缩减指数变动率为5.1%,照此计算,如果明年GDP增速达到9%,M2增速就将超过14%。
赵庆明指出,衡量金融深化的一个指标就是M2/GDP,这一比例在改革开放前非常低,但随着金融深化的发展,该比例迅速升高,2009年M2/GDP约为180%。这也将对M2的增速产生一定影响。
而中银国际测算,在2003年~2008年从经济相对疲软到顶峰的一个完整周期过程中,M2增速与GDP增速和CPI之和的差值平均为2.5%,在2006年~2008年经济增长较快、通胀压力逐步升高的过程中,央行采取稳健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差值缩小至0.5%。
“按照这种经验结果,如果2011年政府预期9%的经济增速和4.5%的通胀水平,在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则2011年的信贷增速应该控制在13.2%~14%区间,对应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6.3万亿~6.7万亿,M2增速目标为14%~16%,这比2010年两者都在19%左右的水平将出现大幅下降。”中银国际研究部主管程漫江表示。
外汇占款将推升货币供应
然而,导致货币供应量高增的因素并不仅仅在于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受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影响,我国面临的资金流入压力较大,通过外汇占款形式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源源不断地增加。
央行11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我国新增外汇占款达5190亿元,创下30个月以来的新高。截至10月末,央行外汇占款余额为21.85万亿元,较9月末环比增加2.49%。
分析人士指出,从央行角度看,每年年初制订货币政策目标时,都会根据当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制订出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货币供应量增速,而这个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也是根据既定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测算出来的。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指出,一般认为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的变量,但其实也存在中央银行不能控制的因素,而这一点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由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大量增加,特别是当国际收支“双顺差”局面形成后,通过外汇占款形式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不断增加。面对这一问题,央行采取各种措施收回多投放的货币:先是收回再贷款;后来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收回流动性;在对冲工具不足的情况下,还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占款。
“尽管如此,由于外汇占款太多,基础货币仍然增长很快。从2002年末到2010年9月末,外汇占款由2002年底的2.21万亿元增加到19.5万亿元,增长了7.8倍;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之比由49%增长到121%。受此影响,基础货币也扩大了2.6倍。”张健华表示。
赵庆明认为,过去的M2目标增速制定中并未直接考虑外汇占款的因素,但预计明年外汇占款依然很高,这将导致M2也将处于高位。
“如果2011年新增贷款为7万亿,那么M2至少增加10万亿。考虑外汇占款的因素,明年M2增幅很可能要超过15%。”他表示。
附表_M2、GDP、CPI历年增速一览
年份 M2目 M2实 GDP CPI
标增速 际增速 增速 增速
2007 16% 16.7% 11.4% 4.8%
2008 16% 17.82% 9.0% 5.9%
2009 17% 27.7% 8.7% -0.7%
2010 17% — — —
资料来源:本报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