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民望:国企不退民企难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6日 00:03  中华工商时报

  赵民望

  “国进民退”的说法已多次被否定,官方到底凭什么认定真理在自己一方?否定“国进民退”就是肯定“民进国退”吗?

  无论承认与否,“国进民退”依然是一种趋势,减少只是国企的数量,而非国企的强势地位。

  如果说宏观层面的感受与微观层面的体验有误差,那么,与国企展开竞争的民企真的有苦难言:因为在高层看来国有企业大多已经改制了,即便作为国家队的央字号企业其队伍也一直在缩减。可现实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处被动,中央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总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远景,长长的阴影总是罩在前面。

  国企不退,民企难进!

  眼下的“柴油荒”,无疑成为有关方面面对“国进民退”现实的一个好时机。

  从10月开始蔓延扩散的全国柴油荒,目前已蔓延到广东。广东油气商会称,广州市场,中石化柴油直销按升价出货,中石油每日限量50吨,海油只搭售才可出货;深圳市场,柴油仍控销,社会单位几乎无货。现在,珠三角不少油站都开始停止或限量供应柴油。

  据悉,在广东地区的柴油市场份额中,中石化占有约60%,中石油约30%,民营或者其他加油站占近10%。而在全国不少地方,已经没有民营加油站了,“两桶油”早已瓜分了市场。

  尽管两大巨头都不承认限量控销,却不能改变加油量受限制的基本事实。业内人士指出,限量限额加油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一方面,加100块钱的油不能走多远,重复性加油会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社会恐慌。公众应当记忆犹新的是:2005年柴油供应紧张,当时的限量加油措施曾导致整个社会恐慌。

  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两桶油”,如今是两家最强大的央企,“两桶油”当然有义务也有责任对于柴油供应紧张作出合理的解释,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非常遗憾,“两桶油”的表现却是一副很无辜的样子。

  多年前,根据有关部门的建议与要求,中石油、中石化接管了很多地方的加油站,民营企业好不容易挤进去拼出一点市场空间的油品经营领域,一夜之间拱手相让,两大石油公司收编了全国绝大部分加油站。此领域的“国进民退”是在政府鼓励并操作下完成的,中石油、中石化据此巩固了国内市场巨无霸的地位,民营企业基本从此领域撤退。

  所谓国有企业即全民所有,根据设计的路线图,国有化了的油品供应渠道,应当是能够保障供应,满足民众的需求。对照当初重点栽培这两家企业时有关方面释放的保证供应、保证安全的承诺,民众真的难以理解:如此强大的国有企业,对于市场供需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为了完善安全的市场机制的原因,那些逼迫从加油站撤出的民营企业,是不是才是真正的无辜者?

  人们不怀疑“两桶油”的强大,只是公众从来也没有认为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伟大企业;市场更不怀疑“两桶油”的力量,只是市场不能认同其天然的垄断暴力。

  油品行业如此,其他行业领域也具有同样情节。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大都是政府推动的投资项目,近90%的项目被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民营企业几无参与。在其后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受益最多的还是大型国企;而在目前国内钢铁、煤炭、房地产、航空等行业的大规模重组中,民营企业均是“被整合”的对象。

  一种趋势相当明显,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国有企业的全领域出击不仅仅表现在央企,不少地方的大型国企也是赢者通吃。

  南方某市一家主业生产空调的企业,现在已经涉足房地产、石化、航空、商贸、港口物流等多个领域。在地方政府全力扶持这家企业多元化的同时,该市民营经济至今只能勉强占到经济总量的1/3。“那里的民营经济发达,那里的市场就一定活跃,那里的经济也一定会大发展。”这是经常能够听得到的一种经典逻辑,反证的结论同样也成立:那些仅仅依靠极少数大型国有企业的地区,其地方经济总是落后很多。

  企业天生就是逐利的,无论国字号企业以及地方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被赋予公共责任的国有企业,一边在为人民赚钱,同时又要与民争利,这就是悖论。

  扶持国企做大、做强依然是通行的口号,“两桶油”面对柴油荒的无奈提醒我们:纵使国企中有一天真的培养出了上百家世界500强企业,也未必是全体人民的福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