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娱乐家王天林和一个娱乐大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6日 00:03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郭钇杉

  

大娱乐家王天林和一个娱乐大时代
大娱乐家王天林和一个娱乐大时代
不久前与世长辞、享年83岁的王天林,在香港电影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在电视剧上更是留下了不可磨灭和后继者共勉的贡献。他是第一个将电影拍摄、剧本与武打技巧引入电视工业的人,使电视行业有重大突破,是真正跟香港影视业黄金时代共同成长的“大娱乐家”。

  如果说王晶是当今香港首屈一指的大导演,那他的父亲王天林就不仅仅是王晶的师傅,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工业和电影文化的推动者。2002年,香港金紫荆奖将最有分量的“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王天林,表彰他对香港电影工业的杰出贡献。他是纵横娱乐圈60多年、拍摄了近300部作品的“大娱乐家”。

  1947年,年仅19岁的王天林从上海来到香港,经叔父介绍到剧组工作,先后做过冲印、录音、场记、助导等工作。1950年正式任导演,处女作《峨眉飞剑侠》,成名作《桃花江》。1959年执导《家有喜事》,获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他执导的名片还有《野玫瑰之恋》、《南北和》、《深官怨》等,还执导厦语片和潮语片。1973年加入无线电视台任监制,监制过的作品有《啼笑姻缘》、《书剑恩仇录》、《陆小凤》、《万水千山总是情》等。他第一次将“威亚”引入电视剧的拍摄,把武侠剧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神雕侠侣》等热播电视剧的成功更是奠定了王天林在香港影视剧界的地位。

  电影是生计也是生命

  王天林的电影生涯就是在香港电影发展的黄金期开始的,可以说他见证了香港电影的成就,那时候的香港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宽裕,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让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而电影则是他们消遣的最佳娱乐方式。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特别是武侠、戏曲、喜剧等类型片大量出现,是香港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当年他的电影之路和同时代的很多人一样都是从零开始。他当年在叔父引荐下参与电影工作,由杂工、助理做至编导,最后才成了大导演。王天林绝非天生的导演,而是从最底层的幕后人员做起的。抗战结束后,他从内地回到香港,从此踏入影圈,起初只是冲印房的小弟,后来成了片场的录音助手,这也是他第一次走进这座“梦工厂”。不过,他当时并不知自己未来该做什么……正当王天林为前途茫然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名叫梁洪的摄影助手突然对他说:“年轻人,你进电影行学录音吗?学了录音将来怎样?顶多让你装部录音机!你这么年轻,不应走这条路,应该走导演的路!”到了今天,王天林都将梁洪视做恩人,“全凭我这位恩人,教我转去当场记,日后再慢慢升上去,当副导演、当导演。”后来,他当上了片场的场记。

  在做场记的时候王天林跟的第一个师傅是导演洪叔云。他称洪叔云为“开山师傅”。洪叔云大有来头,为洪深、洪济之弟,容玉意之夫,也是洪金宝的三叔公。由于洪叔云这位艺术家脾气大,现场经常甩手走人,王天林便得代他做各种工作,因此学到众多手艺技术。当然工钱也不一样,别人做场记得100块,他跟着洪叔云会额外多拿100块。日积月累的拍片经验,为他日后的导演之路奠定了基础。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有力推手

  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国内解放后电影市场几乎关闭,不少在香港摄制而成的国语片都无法回收成本,所以导演们开始前赴后继地制作粤语片。1950年,王天林开始导演生涯,年仅22岁的王天林主导处女座《峨眉飞侠剑》上下集,市场反应都不错,王天林从副导演摇身一变,跻身产量可观的正式导演,仅1950年,他就执导了七八部皆以神怪为主题的粤语片。

  几年期间,香港影坛发生很多变化,王天林也从导演的身份,又转化为副导演。1956年,对于王天林来说是转折性的一年,他开始从武侠片转为执导时装小品。拍摄成名作《桃花江》时,或许应归功于他在国语片领域中的成绩,因为新华影业公司老板张善琨发掘,邀他联名执导歌舞片《桃花江》王天林是主创,当时,谁都觉得这片未必能卖钱。岂料,《桃花江》大受欢迎,一时间让王天林在国语片领域站稳脚跟,成为南北两派影人都为之盛赞的大导演!

  王天林起初是靠拍粤语片起步的,因为没有加入到大公司里,50年代初无片不接的他被人戏称“黄大仙”,所拍电影类型也纷繁多样,语言门类也特别多。1958年,王天林去泰国拍摄《地下火花》,并在当地结识了电懋的高层宋淇,自此签约电懋成为旗下导演。直到王天林加入电懋公司以后,他作品渐入佳境,《野玫瑰之恋》、《南北和》等片都是叫好又叫座,1959年拍摄的《家有喜事》一举拿下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及最佳女主角3项大奖。同时也开展了他拿手的伦理爱情文艺片和轻喜剧路数。他执导的名片还有《野玫瑰之恋》、《南北和》、《深官怨》等。在他二十多年的电影导演生涯里,拍摄的影片超过了300部。

  他的代表作《野玫瑰之恋》改编自西方歌剧《卡门》,同样以歌舞片形式讲述歌女的情爱悲剧。戏中歌舞形式纵然狂野西方化,但剧情编排、人物塑造上仍然承袭老上海电影的人文传统,从中更流露出内地影人流落香港的复杂心态。女主角葛兰再怎么妖媚粗野,狂唱“爱情不过是一场普通的游戏”,也不脱重情重义识大体的本质。西方《卡门》之死源于性格悲剧,东方“野玫瑰”之殇则是误会造成,相比之下,可能没有卡门表现得深入,但似乎更容易感染中国观众。

  60年代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与电懋公司抢拍风靡一时的张恨水小说,电懋的《啼笑姻缘》成就最大,电影《啼笑姻缘》结合了通俗剧的社会伦理、哀艳奇情和武侠剧的侠义元素,葛兰、林翠、赵雷群星拱照,各人戏份儿都有所发挥,井井有条又发展流畅,可见天林叔调控演员的功力。

  转投小荧幕,变身金牌监制

  70年代初电懋公司结业,正是香港电影走下坡路的时候,王天林转职电视台。王天林刚去TVB无线工作的时候,电影到电视的转换,薪水是从多到少,但是他的心态很好,就像刚开始进入电影圈一样。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相继被他改编成连续剧,结果部部火爆。在古装武打剧集里,用少数演员营造出大型的武打场面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第一次将“威亚”引入电视剧的拍摄,把武侠剧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与世界上大多数电视制作体制不同的是,香港电视剧的制作实行的是监制中心制,这一点在TVB剧中表现尤为明显。港剧制作中,监制的重要性就相当于电影的导演,从故事大纲的确定、演员的挑选,直至具体的制作,所有事务都离不开监制。可以说,一部电视剧的成败得失是直接由监制决定的。TVB每位已经成就江湖地位的监制都有自己擅长的戏剧风格,金牌监制王天林正是TVB众多监制中个人风格最明显的佼佼者。

  TVB上下公认的第一监制王天林,当年在娱乐圈的地位较之其子王晶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无疑就是经典剧集的保证。《射雕英雄传》、《万水千山总是情》、《楚留香》、《千王之王》、《京华春梦》……每一部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在无线电视剧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王天林擅长民初剧和古装剧,而此两种题材的剧集正是使无线立于不败之地的渊源。可以说,王天林时期代表了无线的鼎盛时期。他的各种革新举措都为后来的电视剧拍摄带来深远的影响,启发了其他电视工作者。

  王天林在TVB拍摄古龙剧的数量之多,迄今无人能出其右,从1976年的《陆小凤之金鹏之谜》开始,以每年一辑的速度续接(1977年《决战前后》、1978年《武当之战》),成就了刘松仁的经典角色;1978至1979年,王天林又先后制作《萧十一郎》、《小李飞刀》及《楚留香》三部武侠大制作,还捧出第一代“李寻欢”朱江;而后期的《边城浪子》及台湾华视任贤齐版的《楚留香》,王天林都是幕后制作主力之一。

  他也是70年代TVB掌控过最多花旦小生的制作人,包括阿姐汪明荃,从《书剑恩仇录》、《京华春梦》再到《万水千山总是情》,她电视生涯的代表作都出自王天林之手;还有被誉为最经典的郭靖与黄蓉——黄日华与翁美玲,3部《射雕英雄传》也是王天林精心打造的荧幕经典,迄今影响深远;昔日让周润发与缪骞人这对荧幕最佳情侣最红的《狂潮》,而诸如陈韵文等70年代最负盛名的电视编剧也曾在王天林的创意下妙笔生花。

  《神雕侠侣》可谓是王天林的经典之作。83版《射雕英雄传》则更是实至名归、经久不衰的经典名剧。该剧成为内地影响最长久、最耐播的经典电视剧,上世纪80年代该剧在内地首播后,出现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观。90年代多次重播也创造了当时最高收视纪录。2000年后,83版《射雕英雄传》依然作为怀旧剧屡屡出现荧屏,究竟播出了多少遍也许无人统计,它成为最经得起反复重播、百看不厌的经典,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大家至今记得83版《射雕英雄传》在内地首播时候热映的场景,当年它的风靡有很多背景因素:在当时电视剧资源相对短缺的时代,身处文化饥渴的人们第一次领略商业武侠剧的魅力。金庸原著的巨大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吸引力,加上导演使之拍成电视剧,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成功。这种文学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导演王天林功不可没,是他让武侠巨著和电视剧呈现实现完美结合,重新演绎塑造了一批魅力十足的艺术形象。

  众多大腕和名导心目中的祖师爷

  王天林在拍摄很多经典影视作品的同时,也捧红了无数明星,如李司棋、郑少秋、汪明荃、周润发、翁美玲与“五虎将”刘德华、梁朝伟、黄日华等都视他为恩师。如今在香港影视圈呼风唤雨的著名导演杜琪峰、林德禄和林岭东等也是他一手培养的。杜琪峰、林岭东、林德禄都是王天林的徒弟,都是他一步步提拔起来的,如今都能各展其能。现在的杜琪峰是香港知名的大导演,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林岭东凭“风云片”叱咤江湖,林德禄用“舞男片”引领风潮,都是香港黄金时期的中坚力量。

  当时师徒关系正如林岭东所言:“我进去的时候,称林德禄为大师兄,他是第一副导演,我是协助林德禄的,他为主我为副;林德禄后来当上编导,就轮到我为主杜琪峰为副;我离去之后,便由杜琪峰为主,刘仕裕为副……就是这样接下去的。”时至今日,TVB内仍有编导或监制会尊称王天林为“太师伯”。

  王天林最得意的“门生”,也许就是他的儿子王晶了。对王晶而言,选择走上电影之路很大程度是因耳濡目染:“其实早在八九岁时我已开始翻看爸爸的剧本了,大部分都让我觉得很糟糕。到了15岁左右,我就常常替爸爸看剧本了。”1981年执导处女作《千王斗千霸》的前夜,王晶还在请教父亲一部电影有多少个镜头,结果这个当老爸的专程跑去片场陪了儿子3天。第四天,王天林离开剧组,王晶终于明白各个镜头的奥妙,从此踏上了正式的导演之路。

  退休后,演戏是“叙旧”

  从TVB退休后的王天林,重新回到了电影界,不过,这次他既不是导演也不是兼职,而是以演员的身份,或者说是一个“跑龙套的”。王天林自己曾笑称:“演戏时很开心,也可以跟老朋友聚旧,但再当导演就不必了,因为太辛苦。”而他这一演,就是20多年、50多部电影作品。王天林曾客串过电视剧《纵横四海》,电影《瘦身男女》、《枪火》、《呖咕呖咕新年财》、《黑社会》等,戏份儿不多但都很抢镜。

  观众对王天林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出演的电影角色,特别是他在著名导演杜琪峰的一系列电影里出现,让观众对他变得耳熟能详,而杜琪峰找他来演戏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怕老人家退休之后,一个人待在家里闷得无聊,便常常在自己的电影里安排合适师傅的角色。王天林对徒弟的孝心和成就也是格外赞赏。在爱徒杜琪峰的电影里,可以扮顽童玩尽搞怪,也可以十足大佬本色。在片场大家对王天林尊敬有加,老人家也乐得有人陪伴聊天。观众们也逐渐注意到了这位胖胖的老头。

  他的配角生涯曾凭《黑社会》获得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当时,身形巨大的王天林拄着拐杖,在古天乐、梁家辉、任达华的簇拥下踏上红地毯,沿途还有上千名围观群众夹道欢呼,短短5分钟路程,几乎是他一生演艺生涯的荣耀总结,难怪王天林会感慨地说:“这一切都值得了!”不过他老人家早已是终身成就奖的得主了,这个题名对他来说,也只是一片小小的浮云。

  此外,王天林在儿子王晶的电影中出镜的次数也不少,《雀圣》等影片中,他的形象都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去年他还曾客串过王晶的《金钱帝国》。从TVB退休开始,王天林演出了超过50部电影,给众多观众带来欢乐。直到今年,也还有王天林的电影上映,而这最后一部便是罗守耀导演的《灭门》,他在片中客串了一位黑帮老大。这是老人家银幕上最后的光影留痕。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