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保增长无虞 防通胀成调控首要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0日 02:20  中国经营报

  夏欣

  中国10月份的CPI达到了最近25个月以来的最高值。与此同时,美、日陆续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在推动通胀风险进一步上升。在近年的首次加息后,央行连续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强烈预期,中国央行二次加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此时,抑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而“防通胀”亦将会成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主题词。

  通胀凶猛,CPI 4.4%起步

  通胀来势汹汹!一个月前,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发布《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预测“中国经济运行将温和放缓,进出口增速将明显放缓,CPI今明两年逼近3%的临界点”。而3%一般被认为是央行加息的风向标。该中心预测,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010年为2.83%,2011年为2.72%。

  然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情势发生了惊天大逆转。CPI涨幅不断攀升,10月份同比上涨4.4%,达到两年内的新高。

  “我们的预测是基于研究模型的惯性。但是10月份的突变已经超越了经济发展的常规轨迹,变化太突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胀高企的原因除了季度性因素、成本上升以及投机外,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也直接导致通胀预期快速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认为,“CPI月度高达0.7%的环比增长更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若以此折算,年通胀率已经大于8%。在通胀预期上升的背景下,老百姓会将储蓄最终转化成购买力。”而从理论上说,资金一旦进入流通环节还将进一步推高通胀水平。

  央行最新金融数据显示:老百姓巨额储蓄这只“笼中虎”已经出笼。10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呈现加速“搬家”之势,一个月内居民存款锐减了7000亿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也许,这只是储蓄搬家的开端。

  尽管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重申,目前价格上涨应该还是结构主导型,非全面通货膨胀,然而,CPI 4.4%的数字涨幅仍不能表达人们在生活中对通胀的真实体验。

  对此,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表示:进入11月份以来,目前物价上升渗透到食品、日用品层面,价格上涨也不再是结构性上涨,而进入普涨阶段,是全局性通胀。除了粮食、肉类、蔬菜、食用油等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之外,工业原材料方面,如有色金属、煤炭和化工原料等价格也在持续上涨。

  杜征征判断:央行货币超发是推涨物价的背后原因之一。实证研究分析,M2(现金+存款)增幅趋势性上升时, CPI升至峰顶的时间大体滞后M2增幅到达峰顶的时间20个月至2年左右。”

  2009年9、10、11月,中国的M2同比增幅接近30%,之后逐月下降,这或许就意味着未来CPI还会再创新高。

  货币政策失控,组合调控出炉

  “如果以CPI 4.4%涨幅计算,实际利率已经达到-2%,以央行一次上调25个基点的速度与三个月加一次息的频率,利率转正至少要两年。”袁钢明质疑,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

  在提前得知4.4%的通胀率后,11月11日,央行并没有加息,而是上调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随后的11月19日,再次上调了0.5%。“同样是抑制通胀预期,收紧流动性,加息显然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袁钢明建议: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与市场预期一致,没必要斗气对着干。“现在应该继续加息,否则,未来物价水平还会继续上涨,到时候再下猛药容易让经济硬着陆。”

  事实上,央行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政策,包括上调央票利率、限制外债余额以及银行外汇头寸设下限、上调准备金率等,旨在逐步回收流动性,对抗通胀与通胀预期。

  同时,发改委、工信部等在内的几大部委也纷纷酝酿出台物价措施,国务院甚至承诺,必要时可对物价实施临时干预措施。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就表示,对于国内具体品种的价格上涨,政府通过储备调剂、进出口、发补贴等一系列措施,还是能够应对价格上涨的。

  而对于输入型通胀,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央行网站上撰文表示,在通货膨胀压力高企的时候,本币适度升值一点儿,进口的东西就相对便宜一些。特别是对于中国这种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需要大量进口初级商品,汇率调整更有助于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

  胡的上述表述或许在暗示,央行也有可能将通过汇率手段来抑制通胀预期。

  高通胀VS低增长

  刚刚公布的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并未明确提出具体的GDP增长指标,不过,从多个部委的表态分析,“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可以低至8%~8.5%,为中国即将进行的结构性调控留下空间。与此同时,3%的通货膨胀率警戒线可能也将随之进行调整。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告诉记者,考虑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他建议通胀率的调控目标容忍上限可以考虑控制在5%的水平。他解释说,“目前全球流动性过剩,如果CPI调控目标不做适合调整,会把经济限制得过死。”

  经济学家厉以宁此前也表示,3%的通货膨胀率警戒线是适用于西方的,如果国际油价、铁矿石价格和粮食价格继续上涨,未来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而中国近期维持9%的经济增长率是可能的。如果9%的经济增长还把3%的通货膨胀率作为一个警戒线,会给经济带来很多问题。厉以宁认为,4.5%的通货膨胀率警戒线是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

  10月CPI虽然超出市场预期,诸多包括外资投行在内的市场分析人士也预计,通胀仍未见顶。然而,宏观数据还有相当亮丽的部分:GDP 同比增速回落平稳,环比增速逐渐见底;PMI 指数始终保持在50 以上,且近三个月环比回升;工业增加值、投资高位趋稳,消费平稳较快增长,进出口好于预期。这些都反映出中国经济已经软着陆,经济趋稳的发展态势进一步确立。

  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应该问题不大,”但是,由于前期刺激政策油门踩得过猛,因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担心的是,“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会下滑过快。”

  而且,从中长期看,抑制通胀的结果,必将是“先打击经济增长,然后才能传导到物价调控上去”。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可能面临的是高通胀与低增长并存的局面。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则认为,资产价格泡沫才是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特别是要防范房地产泡沫对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危害,而这是最容易被各界忽视的。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