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管好通胀预期给力消费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 06:05  金融时报

  庞东梅

  记者庞东梅11月17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尼尔森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连续上升5个季度后首次出现回落。

  在我国通胀预期加大的背景下,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滑究竟意味着什么,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就业预期、收入预期和消费者意愿是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就业预期来看,城乡就业预期基本稳定。”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农村就业预期较好,一二线城市就业预期低,反映出城市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并没有得到拓展,大学生就业相对于农民工来说压力大。

  三季度中部地区消费者信心跃居首位,成为一大亮点。报告称,就业形势持续乐观是造成中部地区消费者信心充足的主要原因。“今年以来东部地区制造业向中部地区转移速度明显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带动当地就业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对当地消费者信心提升产生显著影响。”潘建成分析认为。

  从收入预期来看,依然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距,与二季度相反,三季度农村消费者收入预期出现下滑。在今年农民工工资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为何农村消费者收入预期反而下降?与会的专家纷纷表示,这与三季度物价上涨压力加大有密切关系。

  潘建成认为,价格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很大。尼尔森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马祺表示,农村消费者接近半数的收入用于日常消费品购买,因而对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更为敏感。

  “在经历了连续几个季度的乐观上扬后,农村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波动尽在情理之中。自然灾害频发和消费者价格上涨是导致农村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下滑的重要原因。”马祺说。

  调查显示,收入水平越高的消费者,其信心指数越高,中低收入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了下降。潘建成说:“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以及持续提升的通胀预期导致低收入群体消费者信心指数明显滑落。”

  从农村消费者消费信心指数和中低收入者消费信心指数的下滑,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当前通胀预期的加大已经对消费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于通胀预期有可能会对消费带来何种影响,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晓分析认为,首先,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上升,持币待购现象增加,并热衷于比较;其次,消费者在强烈的通胀预期下,可能失去理性,从而出现非理性消费抢购行为;第三,虽然通胀预期蚕食财富,但从另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不良消费习惯,这可以说是通胀百弊中的一利;第四,消费者还可能改变消费方式;最后,在努力节流的同时,消费者必然还会注重如何开源。

  “对于中低收入来说,通胀还是会劫掠他们更多的财富,因为他们的主要收入被消耗在购买基本生活品上,由此可能引发社会矛盾。”赵晓如是说。

  “应理性看待当前的物价上涨,当前并不是全面通胀,而主要是食品价格、蔬菜价格上涨推动的物价上涨,推高中低消费者的通胀预期。”潘建成说,通胀预期在一定情况下改变供需状况。在当前没有明显供需缺口的背景下,通胀预期特别重要。专家们也表示,作为推动食品价格上升的重要因素,蔬菜价格快速上涨不太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潘建成还认为,当前CPI的上涨并非PPI推动,企业消化了一部分源头价格上涨。

  从PPI的构成中,我们知道在PPI中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传导至CPI,但是从当前的数据来看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并不大。

  当前正值秋粮收获的时机,我国今年很有可能再次实现秋粮丰收,同时我国粮食储备充足,这些因素都将对物价的上涨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潘建成认为,目前有效抑制食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粮食价格上涨,同时管理好通胀预期至关重要。

  由于食品价格对于低收入群体影响很大,从自身的感受出发,食品价格的上涨推动了低收入群体对通胀预期的加大,在当前没有明显供需缺口的背景下,通胀预期特别重要。潘建成表示,关键稳定低收入群体通胀预期,对于调控物价具有重要意义。

  赵晓则表示,应该是在适度的通胀和较快的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同时采取对付物价上涨的“组合拳”,例如专门对低收入群体实施补贴等保护措施,以化解通胀带来的矛盾,同时防范房地产等领域的泡沫。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