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芳
一种针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物价补贴”,正在国内部分城市中出现。记者从武汉市政府了解到,该市准备从今年12月开始,对低保对象实施每人每月30元的补贴,3个月后视物价水平再作调整。
武汉市民政局介绍,从12月至明年2月,该市将财政补贴资金1818万元,对城市9万低保户,共20.2万人将发放临时物价补贴。
记者了解到,每人每月30元的物价补贴将随同每月的低保金一同发放到低保居民手中。
武汉市民政局救灾处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30元的发放标准是按照人均消费的食品数量和涨价幅度大致测算出来的,例如,大米人均消费30斤,大米涨幅在3%左右,这一块补贴9元,与此类似,蔬菜补贴12元,食用油补贴9元,总共30元。
这位官员说,武汉市在2004年、2007年、2008年CPI(消费价格指数)出现大幅上涨的时候也出台过类似的补贴政策。
在前一个月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物价快速上涨已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构成威胁。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近日表示,近期大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建议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的补贴。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人均最低收入标准是900元人民币,而低保的月发放额是360元,30元的补贴力度为低保额度的1/12;武汉目前的人口是900万左右,补贴的覆盖范围略高于2%。
与武汉发放临时补贴措施不同的是,部分省市正尝试通过建立价格波动和城市补贴的联动机制,来贴补市民口袋中购买力不断下降的钞票。
江苏省政府近日规定,只要CPI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3%,就启动按低保标准的25%发放物价补贴。浙江、海南等地也出台了相似政策。
杭州市物价局商品价格处官员称,今年1—10月份,杭州发放了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补贴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品价格浮动补贴,两项补贴共已发放2亿多元。
据其介绍,杭州市统计局每月编制“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COLI)”,该指数趋势与CPI一致,但在统计中适度减少了高档消费品,同时增加食品类日常生活用品的权重,因此COLI的涨幅会大于CPI。
只要COLI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3%时,杭州财政部门就会按季度向杭州3万余低收入居民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任处长说,今年三季度杭州将对低收入居民按当年低保金的18%发放补贴金,每人能拿到将近80元。
除了发放现金之外,一些地方亦尝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低保人群的高开支成本问题。
广东省民政局低保处的负责人介绍,广东今年适时提高了最低收入的标准,从原先的12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元。低保的范围也扩大了,全省目前只有四个县没有实行低保制度,其他县市都已实行。
而在今年5—7月,广州市已先期发放了低保物价补贴。11月和12月,广州还将对全市城乡低保、五保对象和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发放两个月的临时物价补贴,具体办法为:低保对象、五保对象每人每月补贴50元;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每人每月30元。全市各级财政共支出补贴金1281万元,惠及全市低收入困难群体13.3万人。
而在广东省佛山市,除了每个月发放15元的物价补贴外,城市低保人群还可以享受副食补贴,粮油补贴和医疗补贴。
各地物价补贴的额度因为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略有差异。但受访的城市低保户对记者称,物价补贴的额度太少。
“虽然补贴额度和范围比较小,但有总比没有好。”中国人民大学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但他认为,靠发放物价临时补贴不是治本之策。农产品价格上涨是长期的趋势,补贴应该形成一个长期的机制,例如国外的食品券制度。
郑风田表示,从根本上讲,还需要改变目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如果普通民众的收入都上去了,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将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