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下旬就露出苗头的柴油供应紧张,近日愈演愈烈,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柴油荒”。那么,“柴油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柴油供应紧张何时能够缓解?从去年此时的“气荒”到今年的“柴油荒”,再到近年频频出现的“电荒”、“煤荒”,其背后折射出中国能源消费的哪些问题?如何避免类似突发性供应短缺再度出现?
柴油荒“迷雾”
进入11月初,已持续一个多月的柴油供应紧张更加严峻。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数据显示,南方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停业加油站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省。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认为,国内部分炼厂设备检修和柴油消费旺季这些常规性因素,市场是有所准备的。此次给市场带来冲击的主因是经济向好带来的柴油需求飙升。
三季度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反映企业经营活力的10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7%,连升3个月。特别是新订单指数上涨接近60%以及产成品库存指数位于临界点之下,反映出当前社会需求较为旺盛。
据中石油监测分析,东北、西北等地区的国家重点扶持项目陆续上马,以及青海、甘肃、吉林等灾后重建加快,使应进入传统淡季的地区柴油需求近期仍保持旺盛。10月至11月,中石油在新疆的柴油销量预计达58万吨,同比提高了21.8%。而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省市,受出口形势回升拉动,特别是出口企业逐步进入海外圣诞订单的生产旺季,运输用油大幅增长。此外,9月份休渔期结束,渔业用油集中,也拉动了柴油消费。
记者了解到,在柴油短缺较严重的浙江,中石化柴油销量从上半年每月50万吨增至近两月每月70万吨,增幅40%,而正常情况增长不会超过10%。
供应紧缩背后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占据我国成品油市场相当份额的山东地方炼油厂受拉闸限电影响,部分企业加工负荷有所降低,也减少了油品供应量。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各地为完成年底节能减排指标,强制拉闸限电,生产企业使用自备柴油发电,也是造成柴油需求非正常性突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认为,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包括原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间接接轨。尽管10月26日国家上调了成品油价格,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进一步上调的预期并未释放。
11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87.81美元。事实上,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突破每桶85美元,部分地方炼厂柴油价格已出现批零“倒挂”的情况。
批零“倒挂”下,部分地炼减产、民营加油站停业,于是,两大集团的部分加油站出现了排队和限供现象。此外,由于两大集团遵守国家限价,一些民营加油站由地炼转向两大集团购买成品油,在价格“倒挂”、供应紧张及社会囤油增加的情况下,两大集团开始限制对外批发。
周大地说,我国是柴油消费大国,在生产工艺上,国内炼厂柴油和汽油作为伴生品其比例在2:1左右。也就是说,国内油品生产以柴油供求平衡为基准。一旦市场供应或需求面发生变化,首先以柴油供应短缺的形式暴露出来。
据了解,中石油和中石化近期进一步提高柴油供应。中石油11月将保持原油日加工4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柴油计划生产量较10月每日增加1万吨,达到日均16.8万吨。中石化11月计划销售柴油同比增长23%,生产柴油同比增长11%,并进口柴油弥补国内供需缺口。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