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2010年10月经济数据 > 正文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创两年新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11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10月份我国CPI涨幅扩大,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7%;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
CPI破4% 农产品继续领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分析指出,10月份4.4个百分点的CPI涨幅中,新涨价因素占到3.0个百分点,是主要推手。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上涨“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贡献”了16.6%。
10月份本是收获季节,但蔬菜价格同比却上涨31%,水果价格上涨17.7%。盛来运分析,由于部分国家干旱造成粮食减产,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产生了影响。海南是重要的蔬菜供给地,海南洪灾对蔬菜价格产生了影响。此外,原材料特别是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直接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尤其是在三季度以后,国外货币的流动性进一步推升了价格。
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涨幅也有所扩大。10月份,我国PPI同比上涨5.0%,涨幅比9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分类别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5.8%;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2.6%。10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1%,涨幅比9月份扩大1.0个百分点。统计显示,1至10月份,我国PPI同比上涨5.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回落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85亿元,同比增长18.6%,比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从这几个月的表现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表现还是呈现稳定较快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13亿元,同比增长18.3%,与1至9月份持平。其中,10月当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396亿元,同比增长1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89亿元,同比增长16.8%。
新增人民币贷款5877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5877亿元,该数字较9月份的5955亿元略有减少,但比去年同期多增3347亿元。
截至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9.98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幅比上月高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5.33万亿元,同比增长22.1%,增幅比上月高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9.9个百分点。
10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769亿元,同比少增1128亿元。
通胀压力凸显 调控期待加力
“目前物价上涨的压力在加大,宏观调控的压力也在加大,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目标必须付出更大努力。”盛来运直言。
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宽裕的流动性对物价上涨造成压力有个释放的过程,调控的目标是把物价的涨幅控制在居民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第一就是发展生产,第二是保障供应,第三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补贴,第四加强监管防止游资炒作。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日前表示,非常时期的非常规政策已经完成使命,中国应逐步回归常态、稳健的货币政策。
尽管国内货币政策正向常态回归,但已经释放出来的超量流动性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仍有滞后效应,管理好通胀预期的任务更加凸显。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说,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居民生活影响明显。因此从长期看,抑制通胀还是要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等制度措施。“合理的收入水平和完善的社保体系,才能增强居民抵抗通胀风险能力。”
深度解读
资金外溢下的通胀乱相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为年内首次突破4%,创24个月新高。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月我国新增贷款接近7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规模也已近70万亿元,超过美国位居全球首位。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累积而成的充裕货币已成为此轮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
价格轮番上涨 压力进一步凝聚
在4.4%这一抽象数字的背后,是居民对诸多商品价格一年来“此起彼伏、轮番上涨”的直观感受。“与以往相比,今年物价上涨的特点是轮番上涨,这在历史上比较少见。”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高明指出。
目前来看,物价上涨压力正进一步凝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数据,在监测的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中,与9月份相比,共有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
物价轮涨背后的货币推手
从大蒜、生姜到绿豆再到后来的蔗糖、煤碳……为什么会出现价格轮涨的局面?
专家认为,其谜底就在超发的货币上。“按下葫芦浮起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这是过多的货币投放到经济领域后炒作资金四处冒泡的表现。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都相继出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宽裕的流动性对物价的上涨造成压力。
超发的货币在物价上涨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明显的推手作用。从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到物价大幅增长,尽管其间有一到两年的迟滞期,但二者始终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刘煜辉表示:货币的超发带来楼市等资产市场的泡沫,引发房屋销售和租金价格上涨,进而推升了城市的服务性价格上涨。当城市的生活成本上涨以后,劳动力价格也出现上涨,最终带动CPI的整体上涨。
治本之策
理顺货币通道
又堵又疏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本轮物价上涨具有比较强的货币属性,因而除了要加大生产、保障供应、加强监管外,还应通过收紧货币、提高炒作成本,以及给资金留以适当出口、引导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等手段,标本兼治做到合理调控物价。
“要收紧货币,加大投机者炒作成本。”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王小广认为,国家应进一步收紧信贷,通过提高贷款利率,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成本的目的。也有专家表示,除了以“堵”的方式外还要以“疏”的方式,给泛滥的流动性留有出口。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表示,“股市楼市在过去20年里进入千家万户,已成为吸纳超额货币的蓄水池。”如今,当一些资金从调控中的楼市外溢而出、四处寻找出口时,专家建议,应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吸引企业家回归实体经济,让实业成为宽裕货币的蓄水池。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