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勇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被人为调整,系统性低估超过7﹪。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简直是无稽之谈,根本不属实。盛来运称,作为一个研究人员,科学立场要严谨,且CPI是经过统计工作人员在各地采集数据,严密计算出来,而并非一人说了算。
率先披露此文的财经网介绍,徐奇渊为社科院研究员,然而据记者调查得知,其目前仍为博士,年底才将评助理研究员。该报告者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人员徐奇渊认为,《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一文是自己以个人身份发布在研究所网站上,并不代表中心,更不代表社科院。此事被不负责的媒体搞大了。
在此份报告中,徐奇渊引用了央行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储户对物价水平的满意度指数连创2001年以来最低点,为21%左右,这一满意度低于2007-2008年通货膨胀时期的水平(30%)。而另一方面,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始终在3%左右水平波动。故在这5年中,按照CPI常规的编制程序,有-7.53个百分点无法用8个分项指数及其权重来解释的,可以被视为人为调整的痕迹。基于此,他判断在过去5年间,CPI被人为系统性低估超过7%。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副司长庞晓林也在官网发文称,我们认真研究了有关报道内容和徐先生的文章,认为媒体报道的结论是主观推断,与事实不符。有关媒体不核实报告内容的可靠性,所用标题误导公众。
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国内将CPI作为官员考核的指标,且牵扯到多个调控部门的利益,要让统计数据真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不只是一个单纯技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