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每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11月就进入了调研探讨阶段。有报道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或在2011年走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如果这个基调成真的话,政府投资还要继续扛着拉动经济增长的大旗,而这种独特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凸显了“中国式无奈”。
当前,中国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增长,这就需要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发力,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消费和净出口增长乏力,投资就成了拉动GDP增长的主力。而被视为在下一阶段投资主力的民间资本并未很好地进入实体经济,因此才需要政府投资“无奈”地继续“扛大旗”。
扩内需保增长战略将是未来5年的治国方略,但扩内需并不是一日之功。虽然能够利用政策刺激消费实现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2009年,消费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刺激下,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今年,这些政策开始愈显乏力,经济学家魏杰就表示,2010年家电销售增幅已经比2009年同期下滑,2011年估计也不会有大的增长。
全球经济正处于新一轮价格上涨周期,食品、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开始大幅上涨,居民开始压缩开支也成为必然。“2011年上半年,CPI还将延续今年下半年的上涨趋势,下半年可能会有所缓和。如此下去,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能提高的话,明年很可能会出现其对普通消费品需求的萎缩。当然,由于影响因素太复杂,明年全国消费总量到底如何很难预测。”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不必太过担忧。“高层多次强调,内需将是三驾马车之首,再加上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应该会出台一些有利于消费的政策,但一直制约我国消费市场发展的很多弊端还依然存在,如普通居民收入不高和消费环境亟待改善等。”
扩内需需要时间来消除制约大多数居民消费的制度性障碍。但“三驾马车”的另外一驾——净出口的“堕落”已经是板上钉钉了。2010年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一直在不断升级,与我国相关的贸易摩擦已经覆盖整个贸易领域,个案的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净出口增速的下降已成为事实。
“三驾马车”去其二,就剩下投资了。对于投资,政府一直都希望民间投资能够很好地进入实体经济,拉动经济增长。但事与愿违,民间资本很少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对一些农产品四处炒作。
“我国民间资本四处炒作说明了我国民间资本渠道过窄,无法进入实体经济、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红秀时表示,我国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也是为了接力4万亿投资。如果不继续投的话,很多由政府投资的项目就变成“半拉子”工程了。
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并非没有政策保障,如“新国36条”。“不过,这些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市场并未真正开放,没有实现公平竞争。政府的优惠政策也常常有偏有向。”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民间资本无心发展实体经济主要归结于投资环境没有真正转好。“三高一低”的路子并没有真正转变。国家需要做的是尽快把落后的产业淘汰掉,把经济泡沫挤出去,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
时红秀建议,很多产业可以敞开大门,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而且,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国家也不能忘记体制改革。民间资本不愿进入实体经济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体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