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菜涨油涨棉花涨调控通胀两手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0日 21:00  中国产经新闻

  政府的归政府 市场的归市场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临近中午11点,北京朝阳区王大妈才走出家门,来到人群稀疏的早市。王大妈自有自己的打算,“收摊时菜价便宜。实在没有办法,现在所有的菜价几乎都在涨。馒头倒是没有涨,可是个头明显小了一圈。”

  据发改委近日公布的10月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大中城市的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

  其实,目前正在涨价的不仅是蔬菜,从农产品到化工品,从原材料到日常生活品都在涨价。据悉,为了稳定物价,实现全年CPI增长3%的目标,继10月底,30万吨临时存储食用油和21万吨储备糖抛储之后。11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紧急下发通知,提出6项措施以维护当前棉花市场秩序。

  但对于以上政府的“控涨”行为,不同专家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教授邓大才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强调,“政府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如果是市场问题要回归市场。其次,对于不同产品的涨价问题要分类研究,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清涨价原因,然后针对性解决问题。”

  除由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外,就国内因素而言,各种物品涨价背后的原因显得异常纷繁复杂。

  “国内的物价有一部分是属于游资炒作行为,是短期的波动,非市场因素;而有一部分是长期农产品低价运行所造成的报复性反弹,这可能是一种长期的趋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兴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说。

  邓大才认为,如果纯粹是短期涨价,并不需要政府干预,市场自动会趋向平衡;如果是投机性涨价,则要分情况,如果是在可控范围内,不用去理会,如果超过了可控范围则可以以市场的方式来矫治。

  “通过政府的行政命令来抑制通胀,短期可以应急,长期则可能造成短缺经济、地下经济,最终得不偿失,所以,对于通胀的挑战,中国必须设计一个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应对之道。”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薛涌近日撰文表示。

  张兴华分析,虽然政府对物价的调控作用是有限的,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能降低通胀预期,“其姿态具有一种导向的作用,很有价值。”

  对于全年可能会出现的高通胀,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雎国余却表现得比较乐观,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全年CPI增长控制在3.5左右的问题应该不大,而且相对于全年9.5的增长率是可以容忍的。”

  有专家表示,无论国家采取何种措施,如果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应该放在第一位。据悉,北京则已率先决定,连续3个月生活消费品价格均超过上年同期15%的情况下,将给低保群体发放临时补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