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建议加息应对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 11:06  中国网

  美联储6000亿美元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正式实施,引起了中国经济学家的高度警觉,在11月6日召开的“2010财新峰会”上,有专家甚至认为,美联储此举无疑播下了恶性通胀的种子。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3日宣布了旨在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在未来8个月里购买6000亿美元的国债,大大超出此前各界普遍预期的5000亿美元的水平。

  在峰会上,多位经济学家表示,美联储继续施行量化宽松政策将进一步推高包括石油在内的资源品价格上涨,从而为中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加上2009年推出经济刺激计划放出的巨额信贷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其实已经迎来通胀。

  只是对未来通胀会达到什么程度,经济学家们的判断略有差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称,中国经济将面临经济增速放缓、成本推动型通胀等严峻挑战。

  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今后3至5年出现一定幅度下调,进入中速增长期。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在3年到5年以后很可能降到7%左右,有30%左右的下调。此外,过剩流动性将推动价格上涨。

  刘世锦称,美国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释放的流动性,这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带来很大的通胀的压力。所以,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将面临来自国际上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则表示,中国目前的通胀态势已经十分明显。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他表示,当前我国的通胀趋势十分严峻,难以扭转。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也认为,通胀已开始起步,受到长期结构性因素和短期货币因素的影响,2011年通胀可能达4%。“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家庭收入的增长,至少不低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他分析称,这意味着消费需求的增加将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不过,高盛中国宏观经济学家乔虹则认为,工资上涨不一定带来通货膨胀。如果生产效率提高幅度比工资上涨幅度更大,劳动力单位成本是下降的。另外,需求是否旺盛,也决定劳动力成本上升能否转移到下游。她预计,2011年中国通胀为3%。

  在此次“财新峰会”上,多数经济学家都建议通过加息等方式收紧货币政策,应对通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开出的“药方”是人民币升值、加息、在短期内加强资本管制。谢国忠判断,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下一轮加息的幅度不应该太小,加息周期可能会维持好几年。

  沈明高预计,未来半年内央行将有两次加息。影响加息幅度的不确定性,包括通胀预期水平、相关部门管理通胀的决心等。高善文表示,考虑到明年下半年和后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较大,央行肯定会加息,但刚开始加息的步伐会比较慢,特别在确认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之前会比较慢。(中国经济时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