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量化宽松再推,流动性困局难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6日 01:16  第一财经日报

  彭浩

  11月4日凌晨,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事实上,关于量化宽松政策再出的预期由来已久,美国经济复苏脚步的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早已让投资者对新一轮经济刺激充满了期待。而在几乎降至零利率之后,美联储已经没有多少操作空间,更多地印钞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于是,美元开始持续疲弱,美元指数连续下跌,更多的流动性被制造出来,也制造了与美元相关的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恢复增长的国家必须承受输入性的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于是,中国央行在10月20日突然加息,正是反映了这样的压力,而抢在美联储政策出台之前,也是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外在施压。不难发现,澳大利亚等率先走出经济低迷的国家早已进行了利率调整(澳洲央行在11月2日再次进行了利率上调),而国内央行却在市场早有通胀预期的情况下一直“按兵不动”,这多少表现出央行货币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更为重视,对于政策调整显得谨慎,或者说过于谨慎。这也减轻了各方的预期,直到突然出现这样一个冲击。

  很难预测这样的冲击何时会再出现,因为目前我们并不拥有主动权,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已成定局,并且尚未到达终点——预计欧美经济走出低谷的时间将延后。而经济刺激计划还将继续,热钱的流动难以阻挡,上游商品的价格会较长期地处于高点,将带来持续的物价上涨动力。可以说,仅凭少数国家和地区,是难以解决这样一个困局——在美元不能走强而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如何回收流动性以控制通胀,更何况中国为了促进经济恢复增长而超量增加了太多货币投放。

  然而从另外的角度看,国内继续加息也有着诸多顾忌,由于房地产调控还在持续,高房价泡沫没有挤出之前,继续加息就有可能加大地产市场的信用风险,同时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会转化成产品价格的上涨,引起通胀的循环上升——因此10月的加息中,央行对贷款利率的整体调整幅度要小于存款。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始终存在,加息无疑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也将进一步加大资产泡沫和物价上涨的风险。

  所以,下一个阶段货币政策重点关注的必然是流动性的控制,尽管很难,但回收过剩的流动性以达到控制通胀的目的应是势在必行,而降低经济增长的目标同时提高通胀控制的限度都将有助于引导合理的通胀预期,以及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空间。近期央行将继续加大公开市场回笼资金的力度,而存款准备金工具也不排除有运用的可能。控通胀的任务依然很艰巨,流动性的困局必须要面对,而通胀程度会不会继续恶化,以及通胀预期是否会进一步加剧,还将影响着利率工具的使用,因为可以肯定的是,货币政策调控难题的解决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作者供职于富滇银行金融市场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