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混业经营名至实未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4日 03:01  第一财经日报

  聂伟柱

  资产总额高达90万亿元的银行业,开始不满足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收入。

  11月初,工商银行收购富通证券固定收益清算业务,数天前工行还以12亿元的代价收购金盛人寿六成股权,拿到保险牌照;8月,国开证券正式挂牌,国开行更是破天荒地拿下券商牌照……

  所有迹象表明,中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正呈现出加速的势头。事实上,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之下,混业经营正是商业银行实现收入多元化,抵御经济周期的“良方”。

  对此,监管层在谨慎支持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风险的担忧。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6月发表的署名文章就强调,要加强对综合化经营的风险隔离,着力构建“防火墙”机制,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信贷资金不进股市,银行贷款不托房市”的监管铁律。

  混业经营四分天下

  从金融机构经营范围以及“一行三会”的监管结构上来看,我国依然是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典型国家。

  《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上述规定奠定了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法律基础。一国有大行战略管理部人士认为,该条规定同时也附加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因而国内银行业屡屡突破分业经营的原则。

  事实上,一些部委也出台了部门性规章文件批准小范围局部的混业试点。例如,2009年末,银监会曾下发《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开闸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

  上述国有大行战略管理部人士表示,尽管名义上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现实中已出现了综合经营的金融集团雏形。

  总体来看,现有的综合经营金融集团主要有四种形式: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控股集团,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这些机构在境内收购了保险公司,在境外则搭建了投行平台。二、纯粹的金融控股集团,主要有光大集团、中信集团、招商局集团以及平安集团。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金融控股公司:非银行机构主导的控股公司(例如,中石油、银河金融控股公司等)以及区域性的金融控股公司(如上海国际集团等)。

  一位股份制银行高管表示:“目前来看,无论规模还是成熟度,银行控股集团以及中信集团等纯粹金融控股集团都是我国综合经营的主体,代表我国综合经营的方向。”

  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末,除了境外成立的机构综合经营试点以来,境内8家银行投资设立了基金管理公司,4家银行获准成为投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机构,7家银行设立或投资入股金融租赁公司,2家商业银行投资入股信托公司。

  这还不是全部,到了2010年,商业银行的这种混业趋势有增无减:工商银行收购金盛人寿;平安保险全面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等等。

  最具突破意义的事件在于,国开行收购航空证券,并更名为国开证券,获得了商业银行梦寐以求的证券牌照。投行业务,银行混业经营最后一个坚固堡垒被国开行率先攻破。

  名至而实未归

  “国有大行对综合经营都比较重视,综合经营已经成为大行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表示,国有银行大都涉足基金、证券、信托和保险业务,其他商业银行仅仅涉足其中的一到两个业务领域。

  此外,尽管投资银行业务是国内限制最严格的,但各商业银行对投资银行业务最热心。目前,四大行均在香港设立了投资业务平台,招行、光大银行等也在总部设立了投资银行部,开展非牌照类投行业务。

  “事实上,除中行外,其他几大银行的非银行子公司的资产不足集团资产的5%,利润占比不足2%。”一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更多是名义上的,而非实质上的。

  “银行控股集团从事的非银行业务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类信贷’。”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以银行进入程度最深的金融租赁为例,目前我国金融租赁行业中,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占比约为2:8。

  而融资性租赁从性质上而言,更加类似于银行信贷。租赁业缺乏差异化的产品,具有鲜明租赁特色的产品很少。

  另一方面,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纯粹型金融控股集团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形成背景比较复杂,事先并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恰当的法律予以规范,是以个案形式形成,在名称中更多地使用“集团”而无“金融控股公司”字样。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称,从股权结构上看,金融控股公司股权结构较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复杂得多,多层次持股的特点比较明显。上述几家控股公司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非常分散,控股公司只(直接或间接)拥有相对控股地位。

  例如,招商局集团只拥有招商银行18%的股份;经过重组之后,光大集团只持有光大银行不足10%的股份,已经失去控股地位。

  此外,上述金融控股公司利润来源也较为单一,远未发挥各个金融业务平台的协同效应。除了平安保险外,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其他利润贡献度较低。尽管中信、光大和招商局金融业务平台全面,但利润贡献度相差很大,主要收入来自银行和证券。

  利率市场化倒逼

  “实际上,我国银行业这两年虽然正处于利润高速增长时期,但在中长期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某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近两年资产规模的急速扩张带来的坏账风险可能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当前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息差收入,会随着利率市场化和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而逐渐缩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处于管制状态,这保证了商业银行只要开展存贷款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就能稳定获得净利息收益。

  显然,去年信贷增量激增之后,市场对于资产质量的担忧是银行业中期的挑战;而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结构性的变化将给商业银行带来颠覆性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推进目前来看甚至有加速趋势。11月2日,央行公布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指出,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此前,10月28日,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在出席某论坛时也曾表示,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产品定价机制的形成。11月2日,银监会创新业务部主任李伏安再次在另一论坛上表示,利率市场化,现在是比较好的推进时机。

  “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之下,我国银行业在中长期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逐步分散和化解累积的风险。”一位国有大行战略管理部人士表示,无论是推进混业经营还是强化中间业务,都是现阶段银行业“强身健体”、未雨绸缪的一部分。

  “一招先,招招先。”一位股份制银行高管表示,对银行而言,开展混业经营,也能提高各个金融业务平台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上述股份制银行高管还表示,综合经营的银行具有存款和流动性资金优势,比独立投资银行更具竞争力,能为信贷客户提供投资银行服务。

  花旗、大通等大型银行的经历表明,通过发放贷款而与企业结下长期关系,可使自己更容易在资本市场业务上和投资银行竞争胜出,因为企业更愿意选择其信贷机构作为证券承销商。

  中国银行境外分行的一位高管表示,次贷危机发生后,综合经营的优势更为明显。他进一步表示,2007年~2008年,大型银行的主要损失来自交易,而主要盈利来自资产管理。到了2009年,资产管理成为了损失来源,交易收入增长却弥补了资产管理和零售收入下降,成为盈利主要来源。

  监管铁律原则线

  “事实上,综合经营还能使银行具有更强的抗周期性,更为持续的利润增长能力。”上述国有大行战略管理部人士表示,综合经营使银行具有更均衡的业务组合,这些业务各具有不同的周期波动特征和不同的相关性。

  实行综合经营的大型银行之所以在危机中相对稳健,多元化业务模式再次起到关键作用。大连银行行长王劲平认为,“混业经营应该是金融行业的一个趋势。”

  银行在看到混业经营巨大利益的同时,监管层则对混业经营带来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综合经营的机构内部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使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经营状况相互影响,不同金融业务所引致的风险可能在公司内部传递。”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关联交易风险即使在公司内部建立防火墙,也无法消除市场的担忧。

  此外,从事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可能因为一个或几个子公司或业务发生局部风险而形成连锁反应,导致公司容易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系统性风险。正是出于风险的担忧,监管层对于推进混业经营态度显得较为审慎。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金融危机过后就曾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教训说明,过于复杂的金融模式大大增加了风险管理的实际难度,一旦失控,就会酿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今年6月,蒋定之发表的署名文章就指出,要加强对综合化经营的风险隔离,着力构建“防火墙”机制,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信贷资金不进股市,银行贷款不托房市”的监管铁律。

  蒋定之在署名文章中认为,综合化经营降低了金融机构运营的透明度,滋生出利益冲突和内部交易等弊端,增加了风险识别、金融监管的难度。监管层应加强专业化的分业监管,尤其要对跨业经营的银行机构实行严格的并表监管制度,消除监管衔接缝隙和真空地带。

  针对这一点,部分银行业内人士亦有冷静认识。大连银行行长王劲平认为,如果现在的经营管理水平达不到既管好银行,又管好保险,管好信托,那就应该专心致志地做好银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