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初创期:试出来的大江大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 03:25  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1990年12月19日上午,上海北外滩浦江饭店的大厅里,脚肿得一瘸一拐的尉文渊倚着墙迎接参加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证所”)开业仪式的贵宾。当天,上证所完成了第一笔“真空电子”的交易,但是作为总经理的尉文渊却在晚上高烧40度,被送进医院。

  多年后尉文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想起来,我们这批人可真够勇敢的。”

  即使不在高层,不担当决策风险,在基层负责具体筹建工作的尉文渊仍然顶着巨大的压力,这让他每每谈起都感慨良多:不到一年多的时间,从对交易所是什么都不清楚,到选择场地、建立交易制度和电子交易系统,最后连清算部还来不及成立就正式投入运作,尉文渊终于在最后的时刻把自己累倒了。

  历史对于亲历者来说是细节的真切,对于后人而言则是细流汇入江河大海的浩荡。

  浦东的晨曦

  上证所的成立,汇聚了从国内到海外,从北京到上海方方面面的力量。

  据刘鸿儒编著的《突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一书,1984年国务院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组设计的方案中最早明确提出建立证券交易所。1985年以后,一些从海外归来的热心投身于改革的专业人士,开始为建立证券交易所积极行动起来。

  1988年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万寿宾馆召开证券市场座谈会,会上决定组建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有时任经贸部部长助理周小川、时任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高西庆、时任北京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大刚,以及曾经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经济师的王波明等。这些名字后来都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4个月后的11月9日,中央高层领导在国务院第三会议室听取该小组的第一次汇报。汇报主旨是:开办证券交易所与企业股份化必须同步配套进行,当前有价证券发行量已经达到千亿元人民币,上海、沈阳等城市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股票市场试点,有数千个企业已经或正在进行股份制改制,如果没有一个置于严格监管之下的证券交易市场,势必出现黑市交易,冲击正常的经济秩序;小组认为在北京成立一个证券交易所比较合适,建议开始筹备工作。

  “当时听完汇报之后,有很多种说法,姚依林同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说股票市场的这个事情条件不成熟,但是我们非干不可。”现任中国证券设计研究中心总干事、《财经》杂志社社长王波明对第一财经频道记者说。

  此时在上海,浦东大开发正待破茧,建立证券交易所成为这一计划的重要序曲。从1989年年初开始,上海市体改办和人行上海分行分别开始研究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方案。几乎在同时,北京的“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也认为上海已初步具备成立证券交易所的条件,这个结论是对上海的“极大的鼓舞”。

  半年筹建“国际一流”

  1990年4、5月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出访期间不动声色地提出要建立上证所。市长的话一出,留给尉文渊的时间已然不多。从主动请缨接手筹建工作到上证所正式开业,只有半年时间。

  “当时我对股市的感觉也就停留在茅盾的《子夜》所描绘的场景。在赴香港等地对证券交易所进行了一番走马观花式的考察后,马上明确了未来上证所的目标,要么不搞,要么就要搞出国际上一流的交易所。当时是豪情万丈,加班加点,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尉文渊对第一财经频道记者回忆说。

  就在尉文渊到处为交易所的场地和电子交易系统奔走犯愁的时候,有关部门对于要不要搞证券交易所仍然存有争议,这使得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顶着风险。尽管如此,上证所筹建的步伐并没有停歇。1990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复成立上证所。11月26日,在上海西南角的一个小宾馆里,上证所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交易业务试行规则,并选举了理事会,尉文渊当选为上证所首任总经理。

  12月19日开业时,上证所有22个会员单位,30种国库券、债券和股票在这里交易。年轻的尉文渊尽管在开业当天病倒,但一个月后他重返上证所时,很快就主导了无纸化交易等改革和创新举措。到1992年底,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扩大到近60家。交易所的会员已经从16家扩大到100多家,交易席位由最初的50个扩大到上千个,到1993年更是达到了6000个。

  深圳试试再开业

  比起上证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的实际运行更早,但出于审慎的考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才正式宣布开业。

  1988年,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李灏会见香港新鸿基证券董事长冯永祥,谈到利用政策优势创建按国际惯例运作的证券交易所的想法。冯永祥向李灏介绍了香港证券市场的基本架构,随后新鸿基证券又为深圳市的干部举办了四期资本市场基本理论培训班。从此深圳市开始以港交所为模板,进行证交所的筹办工作。1989年底,筹办深交所的请示得到人民银行总行批准。

  在筹备过程中,深圳市已经迅速升温的股票交易达到一个顶峰,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黑市交易。1990年3月以后,深圳的黑市交易公开化了,不仅仅在交易所门外,凡是公共场所,像办公室、餐厅、车站、公园,甚至人行道旁,随处可见拿着一沓沓的钱和有股票的人在堂而皇之地交易。

  分散的柜台交易给黑市炒卖提供了很大便利。在市内不同交易地点的深发展和万科的股价,同一天内价差可以超过10%。这种状况促进深圳市加快了筹建证券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的进程。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经人民银行批准,在国投大厦15楼试运行。当时流行一句话:“上海开业先试试,深圳试试再开业。”经过几个月的运行一切顺利,次年7月3日,深交所获批正式开业。

  此后,虽然曾经有过建立两个以上证券交易所的考虑,但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格局最终固定下来。两家证券交易所通过长期的发展,也分别确立了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功能定位。上证所的国际化愿景渐行渐近,而深交所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正在不断吸纳中小型企业上市融资。

  二十年前的细流,如今已是大江大海。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