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宗商品涨价 企业承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8日 09:37  深圳特区报

白电行业竞争激烈,价格仍是决定性因素。CFP供图

棉花价格今年大涨。CFP供图

  编者按

  以农产品、资源类产品引发的上涨潮,已经涌递到企业面前。一方是已经传递到面前的高价原材料,另一方是愿不愿为高价产品埋单的消费者。在目前竞争剧烈的市场下,稍稍提价,产品和企业有可能就会被消费者所抛弃,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将再显威力。这意味着企业要有高超的运营和应对技巧。为此,本报采编了此组报道,沿着各个产品的涨价生产链条往下追溯,总结应对办法,提供相关信息,供企业借鉴、应对和思考。

  黄金加工小企业叫苦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田然

  “黄金首饰制造、消费市场随行就市,金价上涨已经传导到了经销、零售环节。”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郭晓飞说,厂家订单情况良好,中国人买涨不买跌。从下游反馈回来的信息看,首饰加工大企业受益金价上涨,而中小企业负面影响相对比较大。

  中国央行加息政策出台后,一路上涨的国际金价小幅回调至1315美元,但是美元表现疲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看涨,这给黄金市场以较强支撑,金价仍有上涨空间。

  业内专家说,金价上涨对于黄金实物投资者而言是个利好,理性追涨,适时变现,好于纸币在银行里忍耐负利率的煎熬。持货不动,在国际普遍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今天,也有防通胀的好处。与农产品不同,保值作用明显的黄金价格上涨反而会提高民间购金热情,近期有关金条脱销的报道也能说明这一点。

  作为中国最大的珠宝首饰制造中心和交易中心,深圳集聚了约2300多家各类黄金珠宝企业,用金量占全国90%。业内人士指出,受此番金价上涨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中小规模的黄金首饰加工商。

  深圳百泰珠宝首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桃林算了一笔账:一个中小型首饰加工厂往年生产用黄金300公斤,通常是现金购买一半,向银行抵押按揭另一半;现在金价涨了一倍,加工规模便缩小一半,等于是减了产。如果强行扩产,极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业内专家指出,这轮金价上涨带动的首饰涨价中,品牌好、设计好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无品牌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则在下降。他还提醒,“消费者应注意,首饰属性为奢侈品,注重佩戴、祝福、情感价值,变现交易成本高,纯讲保值性不如金条。”

  服装业议价幅度跟不上棉价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田然

  9月1日,棉价为18002元/吨,9月30日价格飙涨至22684元/吨,上涨近5000元;在国庆后的短短五天之内,棉价又涨了13%;10月25日,郑州期货交易所主力合约2011年5月的棉花价格较上个交易日每吨上涨1255元,达到5%的涨停板。

  棉价带来的成本上涨已经让国内众多纺织企业叫苦不迭,不少无法承受高棉价的纺织企业甚至以停产放假的方式来自保。现在,深圳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已被这波成本涨价潮所波及。

  “深圳无纺纱织布的厂家,却有大量使用面料的企业,棉价上涨不休已经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困难。”深圳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景升说,除了一些龙头企业有较强成本消化能力,大多企业都感觉到压力。“米面涨价还得买来吃,衣服涨价可以不买、少买、迟买,成本上涨一时难以全部传递到流通领域。”

  深圳华丝公司总经理翟小平说,做外贸单的企业大多遇到交单时入不敷出的情况,订单生产的几个月中,棉价上涨带来的成本支出已经抹平了加工费用。“新订单倒可以和外商谈谈价,但让利空间不大,仍然存在蚀本风险。加工贸易的议价幅度远远跟不上现在这种棉价涨幅。”

  “一些企业都说,现在存在成本上涨、人工上涨、招工难、汇率上涨的多重压力,深圳服装面临形势比金融危机时还严峻。除了自己加快品牌打造、转型升级外,格外希望政府挥动‘有形之手’扶持一把。”张景升说。

  铜价大涨“白电”慎言提价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凡

  本周一,国际期货铜价突破每吨8500美元,刷新27个月来的全球纪录。国内现货铜价昨天达到64050元/吨,相比7月23日的55000元/吨,3个月增幅达16.45%。上有“涨”声不断的原材料价格,下有产能过剩的终端市场,国内白色家电厂商面临“夹心饼”式的难题。

  专业人士预计,铜价每上涨10%会提高“白电”2%—4%左右的成本,这对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白电企业影响不小。铜价一涨,冶炼厂和供应商随之提价,以确保其利润率,由于资源稀缺且用途广泛,白电企业的议价能力很弱,多半只能增大原料采购开支。

  科龙采购体系相关人士介绍,作为长期合作对象,白电企业与上游合作商也有商谈空间,会有默认的有效区间,比如铜价上涨10%或跌10%,双方可不作价格调整,但像今年这样30%以上涨价态势,就需要重新谈判。

  外界近来纷纷猜测“白电”也将步IT、服装等行业后尘而涨价,但部分白电企业却否认近期打算涨价。美的中国营销总部副总裁王金亮表示,美的目前没有涨价打算,铜价走高而传导的成本压力未必要直接体现在产品价格上。志高控股公关部部长黄通华认为,各企业消化成本压力的方法不同,“白电”成本上涨目前还处于可控范围。

  看惯了降价大战的消费者,以及产能过剩的市场现状,也是白电企业慎言涨价的原因。白电行业竞争激烈,价格仍是市场的决定性因素,憋不住先涨价的企业很可能会流失用户,各家相互观望看谁先撑不住,不涨价者还有希望通过跑量取得规模优势。

  燃油涨价航企转移成本压力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记者日前从民航部门获悉,国家发改委零时上调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后,各航空公司应声上调国内燃油附加费收取标准,最高上调幅度达一倍。

  游易网向记者表示,目前国航也已提出口头加价通知,预计南航也将随后开始上调。

  业内人士介绍,10月26日零时,发改委将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上调220元,达到5690元/吨。但由于此前民航总局曾根据发改委文件精神,于10月1日下调过一次航空煤油采购价,将四季度航油综合采购成本定为5490元/吨(较三季度下降120元/吨)。所以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此次航油调价较三季度实际价格增幅仅为80元/吨。

  “这一上涨幅度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其实并不大,航空公司乘势上调其燃油附加费,进一步减轻了其成本支出,加上民航业基本面复苏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好,也就不难理解民航股在26日的强劲表现。”这位人士分析。

  食糖下游产品变相涨价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田然

  “糖涨价,含糖食品不涨价可能吗?”深圳市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韩香南说。食糖价格不断飙升,势必会引发下游市场——糖果、巧克力、糕点和饮料等产品价格的变动,食品加工企业首当其冲,要承受成本提高的负担。此外,米、面、大豆、食用油等农产品的全面涨价已经给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了压力。

  日前,大白兔、徐福记、雅客等多家知名糖果生产商已经表示,因成本价格上涨,糖果产品近期确实有过价格变动,涨幅多在10%以内。除了糖果,业内专家表示,在国内工业用糖中,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也属于用糖成本占比较大的产品,糖涨价对这些企业造成较大压力。

  记者了解到,饮料涨价确实存在,多是以隐性方式进行。业内人士透露,有不少饮料“浓缩”一下包装或者打着换代新产品的名号,以减量不变价的形式将成本转移到零售环节。

  由于面粉、棕榈油涨价,方便面类产品同样出现变相涨价。康师傅、统一近期上架的部分方便面面饼净含量减少了5克到10克,相当于单价上涨了5%到8%。

  汽柴油提价摊高物流成本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潘未末

  日前,国内汽柴油价格再次上调,我市深国Ⅲ各油品每升上调0.19-0.2元,这是国家发改委年内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

  “油料成本占物流企业成本30%以上,油价一涨再涨,货运价格不得不随之上调,这对生产贸易类企业肯定带来负面影响,估计明年上半年一些外贸企业的出口贸易会有明显下降。”深圳市集装箱拖车行业协会会长耿博说。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法:燃油费用占物流企业成本30%,油价上涨10%的话,物流成本就上涨3%。而货运企业本身利润就很低,这部分上涨费用最终会转到货主头上。和人民币汇率影响一样,外贸企业物流费用不断上涨,其产品总成本形成上升局面,影响产品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出口贸易势必收缩。”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就一直在扶摇直上,以深国Ⅲ0号柴油为例,现在的零售价较去年同期已上涨13%,为历史最高。大多数出口企业的物流合同是一年一签,很多合同去年签订时用的是去年的油价成本,而一年下来油价涨幅超过一成,用去年的合同价已很难承担。记者采访的多家物流企业均表示,现在已准备和客户做提高运价的协商,如果眼下议价不成,则会在上一年合同到期后,重新签订新的合约,“运价肯定得调上来。”

  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这些问题无法回避,企业如何能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广交会上,一个销售额增长超过4成的企业总结出一句话:通过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的价格话语权。也有专家指出,企业可通过节减运营成本加大研发等化解压力。

  钢涨价属机械制造业常态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今年机械制造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到10%,属常态上涨,另外关键一点是国内经济复苏后订单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增长,我们应对原材料上涨就从容了许多。”力劲集团深圳领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国珍表示。

  我市有近万家机械制造企业,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之母,深圳经过近30年累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打响了机械装备制造的深圳品牌,仅模具业年产值占全国1/4以上。记者了解到,热冷轧薄板、中厚板等钢产品和生铁是机械制造企业的主要原材料,今年1至10月,这些材料价格上涨不到10%,“这是一个正常年份的上涨,如果企业的原材料购买和产品销售都是在国内进行,那便不会感受到压力。”胡国珍介绍,主要是今年国内机械制造产品订单与往年相比增长较快,有助于企业消化成本压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