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加息扰动全球资本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1日 03:05  经济参考报

  是否进入加息周期存在争议

  记者 刘振冬 闫磊 吴黎华 北京报道

  20日,受中国加息影响,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欧美主要股指早盘均高开,美元指数再次疲软。分析师普遍认为,央行选择在美联储即将再次定量宽松前加息,说明货币当局更侧重解决负利率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对于中国是否就此进入加息周期,经济学家却看法不一。

  影响 市场惊吓过度后企稳回升

  经历了因19日中国突然加息的消息影响而普跌的国际市场,20日从“惊吓”中缓过神来,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主要股指早盘高开。市场原先恐慌的中国经济增长因加息而受影响,经过一天的杀跌,市场人士认识到在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实施在即的预期下,此次中国加息不会根本性改变大宗商品需求。

  20日,欧美股市似从“中国加息”恐慌中走出。美国股市高开,欧洲方面,英国、德国、法国市场三大股指盘中均小幅走高。

  国际黄金期货价格20日早盘,小幅高开,截至发稿时,上涨0.5%。国际油价在20日的亚洲盘市场上重新回到每桶80美元上方,路透社分析为此前因中国加息而引发的跌幅过大。

  中国人民银行19日晚意外宣布加息25个基点,引发全球市场跌声一片,且“杀伤力”惊人。国际市场认为此举意味着中国将控制经济成长的速度。道琼斯指数下跌1.48%。国际油价也大幅回落,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收报每桶79.49美元,跌幅达4.3%,创2月份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国际金价也创下7月以来的最大日跌幅。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基本金属期货价格19日普跌。

  但有分析师表示,市场反应过度,鉴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最早在下月会议上宣布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此举意味着全球流动性过剩时代仍未结束,美元还将承压走软,大宗商品受追捧热度仍难减。

  此前由于全球流动性泛滥,以石油和黄金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连续走强6周,黄金价格更是自今年全球经济复苏以来节节攀高逼近“千四”时代。 

  巴克莱资本分析师认为,19日商品市场的全线下跌是对中国意外加息的下意识反应,现在投资者开始冷静下来,分析加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意义,并认为此次加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有限,不会根本性地改变原油需求。

  对于前一天大宗商品价格突然下跌,市场人士认为中国加息的消息只是理性回调的动因,而不会扭转美元长期将走软预期下大宗商品价格走强的趋势。Sander Capital分析师说:“大宗商品价格由于中国需求因素已连续走强6周,即使在利空消息发出前,也有什么商品能一直上涨。”LOGIC Advisors的Bill O‘Neill称,金市理应回调,中国升息和盖特纳的讲话为抛售黄金提供了动因。

  外汇市场也受到中国加息的巨大牵连。避险情绪推高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则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754,较前一交易日大幅走低201个基点。对欧元、英镑中间价大幅度增加1200基点以上。而美元走强。不过20日美元有回归“正常”疲弱的趋势。纽约汇市20日早盘美元则全线走软,因投资者不再将中国的加息行动视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负面消息。早盘电子交易系统显示,1欧元兑1.3866美元,19日尾盘报1.3730美元;1美元兑81.24日圆,19日尾盘报81.58日元;美元指数报77.615,19日尾盘报78.218。

  缘由 流动性泛滥逼央行出手

  在最近1个多月的时间内,央行已动用了差别准备金率、汇率和利率等政策工具,这些措施背后的货币收紧意图十分明显。而且,选择在美联储即将再次定量宽松前加息,说明货币当局更侧重解决负利率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国联证券认为,中国在G20峰会之前加息,且加息25个基点与美国惯例接轨,可能会对全球量化宽松浪潮造成影响,从而改变全球流动性泛滥局面。

  同时,央行此次选择了非对称加息模式,二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46个基点至3.25%,三年期存款利率上调52个基点至3.85%,五年期存款利率上调60个基点至4.20%,但一年期以上至五年及以上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仅均上调20个基点。

  广发基金宏观策略分析师孙建波认为,加息的结构是非对称的,除一年期存贷款均加息25个基点外,中长期存款利率多加,中长期贷款利率少加。其根本目的是收缩流动性,希望通过推动存款长期化的途径,有效压制资产市场泡沫,控制通胀水平。

  招商证券针对此次加息的点评报告称,流动性管理,特别是对冲新一轮国际资本流入将是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本次加息显示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强,并不需要受美国货币政策取向的左右,可以推断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势头会更强,央行将开始新一轮对冲流动性的操作,同时加强对外资流入的管制措施。

  国联证券分析师张鹏表示,流动性预期可能正在发生变化。货币政策从短期来看必须为控制通胀趋势、消除负利率水平,及平抑资产泡沫而努力;从长期来看,则央行有义务消化近10年超发货币、增加居民收入,及改变因低利率而导致的国民财富流失现象。因此,中国有先于诸发达国家加息的必要,亦有逐步走向一个较长的加息周期的必要。在临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之后,货币政策从紧趋势将延续。

  辩论 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

  部分机构和学者认为,央行此次出人意料的加息主要针对通胀压力较大以及负利率持续时间较长等问题,就此判断央行步入加息周期还为时过早。但另有部分经济学家表示,由于通胀预期的加剧,央行已经提前进入了加息周期。

  “此次加息更多是上半年经济过热时期该加没加息的追认,从时间上断言目前中国就进入加息周期为时尚早。”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慧勇认为,基于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判断,未来12个月存在加息1次的可能,更大幅度加息的可能现在看还不大。李慧勇表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加息会进一步强化升值预期,这很有可能加速热钱的流入,反过来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冲击。“如果没有更好的对冲手段,央行仍存在通过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资金回笼的可能。”李慧勇表示。

  “央行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是房地产调控远未达到目标后的短期无奈之举,不会持续,不代表加息周期的开始。”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则表示,持续近一年的房地产调控远未达到调控目标,此次加息主要目的是抑制房价上涨。滕泰认为,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缓解,但仍处下行走势,加息将增加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故而不可持续。

  “负利率持续仅仅是货币政策调整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屈宏斌也认为,此次加息并不意味着中国从此开始就进入了连续加息的周期。在未来总需求温和降温的背景下,产出缺口收窄,需求面拉动价格上涨的压力将逐渐减弱,而从供给面来看,粮食、猪肉等主要农产品都比较平稳,消费物价指数继续保持高位的推动力量不足。

  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邵宇则表示,在CPI再创新高的背景下,此次加息意在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打响了反击通胀第一枪,表明了中央政府管理通胀预期的决心。但是此次加息是单次行为还是加息周期的开始,目前还不好判断,不排除在通胀预期继续高企、国内流动性依旧充裕的情况下央行将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央行或将在1-2个季度内连续加息,使真实利率逐步恢复至正利率水平。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则明确表示此次加息是下一轮加息周期的启动点。马俊表示,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和贷款利率是货币政策往正确方向的一个重要变化,意味着决策层已经充分认识到负利率所带来的加剧通胀预期、资产泡沫和过度投资的后果,并决心更多地使用利率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马骏预计,如果明年的CPI目标定在3%,央行在未来12个月内还将再度加息两次(每次0.25个百分点)。野村证券则预期,中国将继续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央行将在2011年四次加息,2012年三次加息。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迅雷对记者表示,由于全球通胀水平不断提高,此次加息表明央行已经进入了加息周期。他预计明年一季度,央行将继续加息25个基点。但他同时表示,央行加息的步骤仍将取决于未来的通胀水平,同时央行的加息也将不断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一旦CPI回落到3%以下,央行就可能不再加息。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记者表示,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增长以及美元贬值带来的境外资本加速流入等一系列原因,央行选择在这个时点加息。但她表示,25个基点的加息不会带来实质性的调整结果,未来央行仍将根据通胀水平的变化来做出是否加息的决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