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息周期争议:加息升值双轮驱动会否重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1日 00:35  21世纪经济报道

  史进峰 刘兰香

  10月20日,中国A股市场无惧加息低开高走,当日上证综指稳守3000点大关。

  央行的加息举动,在平息一个预期的同时,又产生了更大的预期:时隔三年后,央行的首度加息是否意味着中国新一轮加息周期即将到来?基于对加息背后不同的逻辑判断,经济学家对上述议题出现意见分歧。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20日表示,中国已经进入通胀时代,且至少将延续10年。他认为,人民银行此次加息力度过小,加息幅度偏保守,按照现行通胀水平,估计在年底前还会加息一次。

  与之相对的观点则认为这次加息并不代表新一轮加息周期已经开始。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对本报记者表示,加息更应理解为货币当局为抑制房价上涨的被动选择,因此并不可持续。

  中金公司也认为,短期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央行将继续采用数量型调控包括公开市场操作、上调存款准备金、银行信贷窗口指导,来使银行信贷与政策目标保持一致,数量型调控也将继续成为货币调控的主要工具。

  加息的敏感性还在于,利率政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敏感神经——近三年来首度重启加息是否意味着2006-2007年加息与升值齐头并进的经济周期已经来临?

  并未开启加息周期

  加息重靴落下,市场却一扫9月份对非对称加息传闻的恐慌,货币政策收紧无碍近期流动性泛滥的股市,继续冲高。

  申银万国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单蔚良对本报记者分析,20日沪深两市的表现,可视为市场的理性反映,一方面,尽管加息出乎意料,但市场早有预期,且本次加息同时上调存款和贷款利率,要比此前市场预期的只加存款不加贷款的非对称加息乐观;另一方面,加息落地也宣示央行对于经济下滑的担忧已经消退。

  以申银万国为代表的投资者普遍认为,央行此举意味着中国加息周期来临,而单蔚良的观点与谢国忠一样激进,他认为,年内再上调一次利率的可能性比较大。

  外资投行经济学家均对未来货币政策进入新一轮加息表示了积极看法。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本次加息将拉开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序幕,直至利率正常化至危机前的水平,瑞银预计2011年将加息3次;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计,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需在未来12个月上调两次,每次为25基点,一年期存款利率将由现时的2.5%加至3%,以满足年内CPI控制在3%以内的调控目标。

  央行调控目标重新锁定通货膨胀以及打压房价的决心,成为支持加息周期到来的主要论据。

  马骏分析,此次加息释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决策层已达成共识容忍一个更低的GDP增长率,而此次加息的时机是在GDP增长明显减速的情况下进行。加息亦反映了当局解决负利率问题的决心,并使用利率政策以遏抑房地产的投机,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度增长及严重的实际负按揭利率。

  不过,正是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担忧及通货膨胀的乐观预期,包括中金公司、民生证券、交银国际在内的众多机构对未来是否需要进一步加息,持谨慎态度。

  中金公司认为,这次加息并不代表新一轮加息周期已经开启,原因有二:一是,CPI通胀可能在短期内(很可能是9-10月)见顶,并在此后有所缓和;二是,全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条件限制了利用加息来收紧货币政策的空间。

  交银国际还认为,未来几个月出口增速可能放缓,可能引发对经济增长的担忧;而外围主要经济体仍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外部环境不支持中国大幅紧缩。

  外围压力

  中国央行突然加息,亦给外围股市、汇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带来强烈震荡。

  汇市首当其冲,其中澳元大泻2%至0.29686。交银国际分析,由于中国加息或会令原材料需求下跌,而澳洲相当依赖商品出口,因此对澳元形成压力,与此相关,有色金属、石油、农产品、橡胶等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应声暴跌,伦铜大幅下挫183点,即2.17%,报收8260美元。

  同时,受中国加息影响,美股周二下跌。道指收报10978点,跌165点或1.48%,由原材料股及科技股领跌。而中国央行加息举动也促使部分资金流入美元市场,使得隔夜美指大涨近1.5%,这也使得10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回落201个基点报6.6754。

  “20日中间价回落主要还是受到昨晚美元反弹的影响,而且之前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很多,借这个机会也可以打压一下升值预期。”一外资银行外汇交易员表示。

  “由于中国央行加息提高了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从而在短期迅速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因此避险资金流入美元,推高了美元指数,毕竟美元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最好。”金谷地投资宏观策略研究员李伟指出。

  不过,美元的反弹只被视为暂时现象,美国似乎已放弃所谓的“强势美元”政策。

  加息升值双轮驱动?

  一方面,中国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全球货币政策调整的标志性事件,对美、欧、日能够继续实施数量宽松政策产生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加息提升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利差,使得“热钱”涌入、人民币升值成为关注焦点;而2006-2007年,国内连续多次加息的货币政策,与之相伴相随的是人民币的一路上扬,加息+升值双轮驱动的情景是否会再度重演?

  民生证券滕泰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未减轻。“加息进一步拉大中美利差,使外部资金套利空间增大,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套汇机会,必然加剧逐利热钱流入,从而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

  不过,从长期看,上述逻辑推论所得的热钱进一步加速涌入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的判断并不可靠。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向本报记者分析,上述看法存在一个误区,而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热钱涌入,来自于国内经济的过热和经济增长的超速,这是人民币升值的内在逻辑,跨境资本流动的钱不是为了博国内外利差的,更多为了追逐资产泡沫。

  假设国内经济不能做到有效减速,汇率升值预期长期存在的话,就有热钱会博弈。

  对于加息可能带来更多“热钱”流入,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认为影响有限。“毕竟中国的资本管制还很严格,能够进入国内的资本多数还是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即便是纯粹投机的资本流入的压力加大,外管局也能够通过一些措施加强控制。”

  很多人认为9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利率适宜保持稳定,避免吸引热钱进入。在张斌看来,加息表明央行此举主要还是出于对控制通胀预期的考虑,即央行在货币政策目标上将抗通胀放在了维持汇率稳定前面。

  中金公司也认为,不要把中美利差因素加大升值压力作为中国不应加息的理由。

  “如果参照2006-2007年加息和升值周期,可以发现,加息从来没有因为升值导致热钱持续流入而中断过,只是在具体节奏上和升值呈现此消彼长的特征。而升值通常不会连续数月都保持较快的速度,所以在升值速度加快一段时间后加息的可能性不是下降,反而是增大了。”中金分析。

  据此,中金判断,加息和升值不矛盾,加息可能有助于降低短期内加速升值的必要性。“过去两个月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加快,也刺激了市场对升值预期的增强。而加息后年内升值速度预计会明显放慢,从而有助于减弱迅速升值的市场预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