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重启加息周期 时隔34个月后首次加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9日 22:05  财新网

  负利率对稳定房价和通胀预期极为不利,此时加息可算亡羊补牢

  【财新网】(记者 霍侃)猜测数月之久,在较多分析师认为中国不会或不必加息的时候,中国央行终于启用利率工具。这是中国时隔34个月后首次加息。

  10月19日晚,央行宣布自10月20日期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接受财新传媒记者采访时说,加息时点有些出乎市场意料,之前一直担心会加息,但10月之后房地产二次调控政策出台,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也略微做了调整,因而对加息有点放松警惕。

  “不过,现在加息也算亡羊补牢,其实早就应加息,政府想稳定房价和通胀预期,如果利率变本加厉成为负数,的确很不利。”汪涛说。

  央行在9月底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表现出了对通胀的特别关注。例会后发布的新闻稿中,与此前一直采用的“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的次序不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防通胀”提到首位,且认为“任务依然艰巨”。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9月30日认为,“防通胀”提到首位暗示,如果未来CPI再创新高,则加息惊雷可能骤然不期而至,最快可能在第三季度数据公布前后加息。

  本次加息消息发布后,鲁政委认为,这意味着9月CPI再创新高,而且央行更为关注贷款过快增长和资产泡沫化压力。

  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955亿元,比8月多增543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6.30万亿元,为全年目标7.5万亿元的84%。国家统计局将在10月21日公布三季度GDP及9月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等数据。

  汪涛认为,央行选择在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前加息,意味着三季度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应该不错,9月CPI也会比较高。

  “此次加息是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开始。”汪涛预计,即便在目前中国经济软着陆的情况下,明年也应该加息两到三次,因为存款利率的确很低,具体加息时点将视国际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增长情况及通胀形势而定。

  此次加息中,较长期限的存款利率提高幅度更大。其中,二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46个百分点,从现行的2.79%上调至3.25%,三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52个百分点,从3.33%上调至3.85%,五年期存款利率提高0.60个百分点,从3.6%提高至4.2%。贷款利率方面,一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仅提高0.20个百分点。

  汪涛认为,存款利率提高幅度较大,显示央行鼓励增加长期存款,尤其是居民存款。

  至于此番加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汪涛认为,对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影响,即使贷款利率提高100个点,也不会影响信贷啊规模,资金成本的提高反而会促使投资更有效率,对整体经济有正面作用。

  中国上次加息发生在2007年12月。2008年9月至12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央行启动降息周期,五次下调贷款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利率。

  至此,中国成为继印度、巴西、澳大利亚之后又一个加息的主要经济体。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仍然维持低利率,美欧正在酝酿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汪涛认为,中国与欧美等国的经济周期很不一样,欧美面临通缩风险,而中国面临通胀风险。

  在此次加息之前,9月最后一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向多家银行发行了共计255亿元的一年期定向央票。10月11日,央行将四大国有银行及招商、民生两家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50个基点。央行这一系列政策动作都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偏紧态度。

  今年以来,财新传媒多次呼吁决策层应该“果断决策、适时加息”,先后在5月10日和9月20日发表《适时加息不迟疑》和《再谈适时加息不迟疑》两篇评论文章,认为资金成本过低不但在短期内成为积聚泡沫的强大动力,更为大量低效的项目提供绝好的温床,担心影响经济复苏而迟迟不加息,反而会在长期内影响结构调整和经济整体质量。■

  附: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单位:%

  调整前利率调整后利率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一)活期存款0.360.36(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三个月1.711.91半 年1.982.2一 年2.252.5二 年2.793.25三 年3.333.85五 年3.64.2二、各项贷款六个月4.865.1一 年5.315.56一至三年5.45.6三至五年5.765.96五年以上5.946.14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