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之于中国,犹如石油之于中东、铁矿石之于澳大利亚……然当中东和澳大利亚牢牢把握石油和铁矿石定价权和享受暴利之时,中国稀土却没能享受到其“垄断”地位所带来的高利润,相反,部分遭“贱卖”的中国稀土甚至通过“走私”通道成了他国的稀土储备。
中国稀土行业乱象缘于行业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不够重视,且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也未能跟上步伐,中国以占世界不到50%的储备量承载了世界超过90%的稀土产量,最终换来的是中国稀土已探明储量由1996年占世界的43%下降到2009年的30%。
无序开发带来的稀土储量快速下降,价格低迷,以及严峻的环境问题警醒政策制订者,严肃的现实倒逼中国稀土进入一个严管时代。
正如中国商务部官员所说,中国现有的稀土资源仅能维持未来15至20年的需求,有可能还需要进口。
但限制出口是远远不够的,仅能起到治标的作用。因此,此轮政府部门的“强势监管”政策也将调控之手伸向采矿权改革、进行跨区域兼并整合等方面。正如本报记者采写的文章所说:“攘外必先安内”,以其达到标本兼治。
而对于日本、美国等国家所施加的压力,甚至有可能采取的贸易反制措施,我想,对于已加入WTO近十年、同时也是每年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最多的中国来说,处理起这种摩擦已能得心应手。
而如果真需要付出代价,那么稀土资源的保全与强势重塑的价值也必定在代价之上。这也是“重塑中国稀土”的价值取向所在。(徐炜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