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包婉蓉和他的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6日 01:52  中国经营报

  黄康

  在上海奉贤区一条普通的街道上,有一座不起眼的民房,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作为京剧票友相识、相知直至相爱,后来又潜心收藏,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京剧服饰的博物馆。

  馆主叫包婉蓉,是著名京剧大师荀慧生的座下弟子,当时上海滩上演的《红娘》、《红楼二尤》、《杜十娘》等荀派代表作中,经常能看到包先生扮演的旦角。

  “现在我一点儿也不爱唱戏,也已经有好些年头没有唱了。”唱戏并没有最终成就包婉蓉,但至今仍能从这位八旬老人的语气和手势上,依稀看到他当年活跃梨园的风采。

  霓裳往事

  包婉蓉出身浙江湖州的名门望族。其父包句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名中医兼书法家,母亲顾蕴玉随夫学成中医,也是京剧票友,还会设计制作戏服。包婉蓉耳濡目染,自幼喜欢京剧、书画。15岁时成为荀慧生的正式弟子。后来又拜京剧名伶黄桂秋、王遥卿为师,学会了经典京剧100多出戏。转益多师,包婉蓉既会梅派、黄派,又擅长荀派,形成了自己的京剧表演艺术风格。

  出师后,包婉蓉以俊美的扮相和唱功在沪上崭露头角。唱戏之余,在老师黄桂秋和母亲顾蕴玉的指点帮助下,他还自己设计制作戏服,备受好评。

  后来,包婉蓉成立了自己的京剧剧团,四处演出,他每次登台都要用自己亲自设计的行头。“文革”开始,包婉蓉的京剧团被迫解散,他进入上海机床厂当起了起重工人。“那段时间里,我把自己演出时定制的大量戏服藏在特制的煤球箱底部,并有幸收集到一些京剧名家的戏服,由于我是工人出身,没有受到迫害,得以保留下大量珍贵的京剧服饰。”包婉蓉说,文革期间,在恩师黄桂秋家里有梅兰芳在《宇宙锋》中穿过的黑帔和四件套开氅等珍贵戏服,黄桂秋感到自己来日不多,郑重地转赠给他收藏。包婉蓉将戏服用塑料纸包好,小心地藏在特制的煤球箱底,才逃过一劫。

  再造绚烂

  京剧服饰艺术馆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已成为上海奉贤区的一个招牌,世博期间,更是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前来。包婉蓉正准备扩大展厅面积,展出几十年来所有的珍藏。

  包婉蓉的京剧服饰艺术馆中有一件上海大亨杜月笙干女儿雪又琴的戏服,大红的精工旗袍,袍上绣有龙蟒,更显雍容华贵。雪又琴是海派戏剧的先驱人物,在当时上海家喻户晓,她与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情同姐妹,被杜月笙收认做干女儿。这件衣服雪又琴当时经常穿着演出,后来辗转流入杜月笙的账房王国栋手里,包婉蓉多次登门,终于求来。

  除了收藏名家戏服,包婉蓉也非常喜欢自己亲手设计制作戏服。这是从“花旦”时代留下来的习惯。包婉蓉家中,至今还有一些泛黄的图稿,都是当年设计制作戏服所画的。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料,包婉蓉想出在的确良布料上作画的办法,凭着记忆抢救性复原了众多戏服作品。

  “从今年6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400多件作品得以还原。”包婉蓉很欣慰地说,图稿复原后,由包夫人马丽根据图稿制作出戏服,但精美的戏服制作是件非常耗力劳神的事,做一件套装,快则一年,长可达两年多。

  包婉蓉还根据名家演出的行头,改良制作戏服。京剧《红娘》中红娘的传统戏服,是点缀性地绣上一些普通的花卉,不能突出红娘的可爱个性。包婉蓉另辟蹊径,选用进口闪光片缀做出牡丹初绽的图案,花、枝、叶分别用多种深浅不同的颜色相配,增强了立体感,突出了个性。包婉蓉曾经请过几个“绣娘”帮忙制作戏服,都是因为年龄偏大而不得不辞退,而纯手工的制作,又让很多年轻人望而生畏,戏服工艺失传危机重重。

  “京剧毕竟是国粹,国家也开始重视这一行的发展,准备找一些年轻人送到我这来培养,学习设计制作戏服,我举双手赞成,这是中国传统艺术得以保留的基础。”83岁的包婉蓉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京剧服饰艺术完整的传下去。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