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后,少数用电量多的家庭电费会有所增加,但总体上看,调价对通胀水平影响不大
【背景】10月9日,发改委价格司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就在全国居民用电实施阶梯电价公开征求意见。此次阶梯电价调整,核心是把城乡居民每月用电量分为三档,实行差别化定价。
第一档为每月基本用电量,原则上维持较低价格,三年之内保持基本稳定;第二档为每月正常合理用电量,起步阶段提价10%左右。第三档为满足较高生活质量的用电需求,每度电拟提价0.2元,最终控制在第二档电价的1.5倍左右。
发改委10月13日就此解释称,阶梯式电价并不会大幅增加居民用电支出,预计上述调价方案实施后,全国70%~80%的居民用电价格会保持稳定。而且第一档的每月基本用电量也不是“一刀切”,而是按各地实际用电情况而有所不同。
自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8次调整电价。由于居民用电位于电网供电末端,电压等级最低,供电成本较高,但居民用电价长期低于工业电价。这使居民用电价格与供电成本倒挂,加剧了电力浪费,适当提高居民电价势在必行。
尽管发改委多次强调,实行阶梯式电价不等于单纯涨价,而是电力改革的关键一步。同时,由此增加的收入也不会全部归电力公司,还会用于节能减排、电表改造和弥补燃料成本上涨。不过,公众依然对此依然有种种疑虑。
理顺能源价格机制是立足长远之计,诸项改革也必须尽快推行。但是,当前CPI涨势未止,是否推出差别电价的时机,电价调整会不会推高通胀水平?
英大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卢小兵表示,此次居民阶梯电价执行后,约70%至80%的居民用电价格会保持基本稳定。对大多数居民家庭来说,电费支出基本不变,少数用电量多的居民家庭电费会有所增加。总体而言,实行阶梯电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
在他看来,此次电价调整方案,在解决电量分档标准的地区差异问题上,并没有采用国际上常用的按户均用电量区分的办法,而是按覆盖一定比例的居民数量确定各档电量标准。但是,此次调整将推进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实现电煤价格的有效对接。
长期以来,居民用电执行低价政策,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能源供应紧张,煤炭等一次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电力成本随之提高。但是,居民电价的调整幅度和频率均低于其他行业用电,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这一方面没有合理体现资源的真实价格,激励了电力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另一方面也造成新的不公平。用电量越多的用户,享受的政府补贴越多;用电量越少的用户,享受的补贴越少。
而此次调价方案,核心就是体现“补偿成本与公平负担相结合”,这有助于适度补偿成本,均衡负担水平。近年来,居民用电占全社会电力消费比重逐年提高,此次方案保证至少70%的居民家庭不受影响,仅对其余的10%~30%的超额用电户提高电价,“相对温和”。
卢小兵指出,按2009年同期全国用电水平测算,此次电价调整,全国居民增加的开支近170亿元。由于电价调整只涉及销售电价,因而与整个电力企业的关联度并不高,只有电网企业和少量拥有区域电网资产的发电类电力企业才会受到影响。
因此,此次调整,发电类上市公司难以直接受益,只是有限增加了电网公司的收入。但170亿元的增收额度,相对于电网17000亿元的年收入而言,可谓“九牛一毛”。因此阶梯电价改革核心并非有人批评的“仅为电企增收”。
此次调整对“煤电对接”也会有积极影响。当前各地上网电价均维持较低水平,中西部地区大多低于每度0.4元。与此相对,煤炭价格却连续上涨,成本和价格倒挂,造成诸多矛盾。此次终端电价上调有利于电、煤价格更好衔接。■
(财新记者 刘志洁 采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