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条评论
近日谢幕的2010年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最终未能给热炒的汇率问题降温,从而为下月的G20峰会预埋下分歧的火种。
一旦在汇率问题上的分歧强化,很容易为各国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政策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而为全球经济复苏制造藩篱。但当前的汇率之争更多地是横亘于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上的噪音,缓解汇率之争的药方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在没有更充分的理据前,不应该过度渲染目前全球陷入了汇率战争或货币战争。
当前的汇率之争,是各国在内需管理受挫后,向外需争市场的重要手段。而要能够有效地打通通往外需市场的便利通道,汇率的博弈就并非是最后通牒式博弈,而是一种地道的合作博弈。显然,对各国而言,汇率争议的目标诉求是相当清晰的,即不是要通过汇率争议把问题搞糟,而是通过汇率之争改善其贸易条件。
这与大萧条时期各国上演的货币战,在政策目标上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当时美国等国实施货币贬值的汇率战之目的更多地是防止国外产品涌入本国市场争夺其内需,以保护国内迂回生产,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而当前国际社会出现的汇率之争,一方面并没有出现针锋相对的货币贬值竞次效应,另一方面并非是以邻为壑地保护本国市场,而是竞争外需市场。从这个角度上讲,过度解读当前的汇率之争为货币竞次游戏,有些太过情绪化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前国际社会出现的汇率之争,是以合作为主基调,冲突更多是为实现合作博弈的一种策略。因此,汇率争议的各方应把汇率问题看作是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摩擦成本,要避免反应过激。
以中美为例,两国的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导致美国减少对中国制造的消费,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因此,从多边贸易的视角看,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最显著的变化是欧美日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布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至于中国制造的外需市场是否由于汇率变化而导致萎缩,取决于与中国商品具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变动状况。当前美国等希望亚洲货币而非仅仅人民币进行升值,如果真能出现这种局面,那么确实有助于降低中国政府和国内贸易部门的担忧。
当然,即便如此,当前的汇率问题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币值问题,而是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客观地讲,目前并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个有效的模型来准确衡量一国货币汇率的均衡水平是多少。因为一国货币汇率的均衡值是一个动态的市场过程,而非是一个时点概念。以人民币汇率为例,人民币汇率低于均衡位置对中国而言将是净损失———即进口成本上升,而出口收益下降。在当前要素资源外部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这个损益就相当明显,也将不可持续。因此,矫正偏离均衡值的人民币汇率应该说对中国经济乃至出口部门都将是有利可图的。
由此可见,当前的汇率之争是争议双方寻找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的一场合作博弈,而非是对垒式的本币竞相贬值的破坏性竞次游戏。当然,要避免当前的汇率之争升级,从而带来破坏性之虞,还需要双方的博弈是在合作轨道上寻找共赢答案,而非是单方面的打压。唯有如此,当前的汇率博弈才能使外需成为各国经济复苏的支点,而非障碍。
□刘晓忠(上海 学者)
|
|
|